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我院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化冰文章 作者:王化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更新时间:2021-05-31

探索与创新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持续探索与创新的历程,是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历程。探索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时代要求。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探索与创新,才能保持百年大党的辉煌,引导中国更加强盛,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才能更加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牢牢捍卫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话语权;才能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为世界走向共同繁荣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现实要求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自己也曾明确表示:“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探索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要求。任何真理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这是从遵义会议前的多次严重失败挫折中深刻总结出来的根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问题导向,克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之路的教条性,使马克思主义含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以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智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回答全人类向何处发展这一世界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
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重塑,人类社会发展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一方面,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多极格局在大国博弈中日渐显现;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重塑世界。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大变局之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必须坚持探索和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得更深入、更彻底。
      要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造形成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风格、反映中国需要、运用中国话语体系、指导中国实践和不断创新的理论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指导实践,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不间断的实践创新。实践创新带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的运行逻辑和发展线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结合、每一次飞跃,都处于不同实践条件下,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课题。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何种理论形态,都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性跨越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既要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尊重实践权威,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好使”“实用”“有效”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行实践探索、理论探索的信条。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要善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要坚持独立探索与融合创新相结合。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实践,必将给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空间。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不断融入吸纳人类发展史中的理论精华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新。一是古为今用。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知古鉴今,以史资政。二是洋为中用。置身人类社会,应加强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的精髓,并内化为党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给养。
      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当今世界的特殊发展阶段和特殊环境,加强顶层设计;要解放思想营造鼓励探索和创新的发展环境,鼓励基层创新。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成功探索和新鲜经验大都来自于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凝聚力量、汲取智慧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创造业绩,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的鲜活内容。
      我们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创新和突破都是在无数次的试错之后取得的,没有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就不可能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以新的眼光和视野观察新的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就不可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子。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只有坚持探索和创新,持续地进行试错实践与理论迭代,我们党才能高度契合时代、环境、局势的变迁,才能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党才能与时俱进永葆鲜活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要畏惧环境的变化,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要敢于在未知中求索,要学会在行动中保持自我纠错、自我纠偏,确保永远行进在正确的航向上。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