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 作者:董伟俊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20-11-13

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
——在院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董伟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今年我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问题。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学深悟透、在实践中弄懂做实。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大战略意义
      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这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不是简单地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强国方略;也不是所谓的内敛收缩,而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考量。我理解,这将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使高质量发展之基筑得更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使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高效。这将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关键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必须从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并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将是实现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一个更为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能用国内市场之盈余补海外市场之缺口,就能用国内的稳定性确定性对冲国际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就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顺应和引领全球化历史潮流,就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这将是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大举措。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才能不断巩固和增强竞争新优势。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理论创新
      理论来自于实践,变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倒逼催生新的理论成果。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在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今年5月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如何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出重要论述,生成了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和开展经济以及决策咨询工作、推动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发展格局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最新成果。历史地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实践的逻辑必然性。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是以国内循环为主,可以说具有较为明显的封闭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循环。2001年加入WTO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利用当时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国际产业分工加快调整的有利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有利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2001年到2008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1%,经济年均增长10.7%。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又是一个转折点,此后我国经济逐步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外贸依存度也就是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64.5%下降到2019年的35.7%,经济增长越来越更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同时国际上面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原来那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传统国际经济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却在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呈现出一种此消彼涨的态势。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大国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内需为主导,国内可循环。大小国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如说新加坡外贸依存度高达319%,荷兰154%,美国是大国,外贸依存度却只有26.4%,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在国际上是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大国。美国农业在整个经济当中占比不到1%,但是美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其他大国经济是一样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对经济循环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是发展了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形成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格局理论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上,强调了“更为安全”的发展目标要求,这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新贡献。
      二是拓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发展格局理论,把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结合起来,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关键,筑牢保障国家安全的经济技术基础。新发展格局理论就是要求认清形势,未雨绸缪,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这两件大事,做好应对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
      三是立足于国内市场优势和潜力。我国目前拥有规模庞大、供求多元、创新活跃、拉动力强的内需市场。这使我国有条件也完全有能力形成兼具活力和韧性的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正是以这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基点,科学统筹供给与需求、国内与国际,以强大内需、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为保障,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四是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发展格局理论强调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也就是说,要发挥显著制度优势,通过深层次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淤点堵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扩大更高水平的开放。我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拓宽对外开放范围和领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新发展格局理论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强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也就是说,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开放促发展、促合作、促共赢。
      六是激发更有质量的创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因此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理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作用。也就是说,通过科技创新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实现动能更加强劲、发展更为安全的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
      三、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经济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从国内来看,要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比如说生产环节,就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产业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既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也要优化土地、劳动力、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在流通环节,要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91年23.7%下降到目前的14.7%,但还是高于发达国家6.5%的平均水平,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等等,就是要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消费环节,要优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还要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畅通国际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找到基本实现路径,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不是被动的应对和权宜之计。
      二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国内大循环是基础、是主体,参与国际循环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的必然要求。在国际循环不畅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也有利于带动和激活国际循环,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什么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在简称上最好不要单纯使用内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方保护和小而全。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之后,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关键是地方要找准在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定位,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率先探索实现路径。同时,还要像交通上打通断头路,包括省界市界县界断头路等,拆除有形无形的市场分割壁垒,共同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