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俊:构建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智助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 作者:董伟俊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3-05-29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文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智助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指明了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支撑,学术体系是核心,话语体系是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中,构建“三个体系”要统筹把握、整体推进,注重内涵建设,推动协同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党的创新理论与龙江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

      实施培根铸魂行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把握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只有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培根铸魂,真正向实向用、有所作为。

      一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传播史等重点领域、前沿领域研究,夯实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在各学科中的基础地位。

      二要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重点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

      三要坚持以学术创新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研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解读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化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龙江振兴发展实践。

      实施学科跃升行动,丰富完善学科体系

      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龙江振兴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一要优化学科设置和布局。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做强做大优势学科,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学科发展,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形成特色鲜明、定位清晰、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二要巩固学科发展基础。持续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优化学科体系创新、高层次人才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计划。

      三要提升学科发展质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支持哲学、法学、教育学等优势学科建设。加强中共党史党建、数字经济等急需和空白学科建设及培育布局。加强考古学、边疆历史等特色学科差异化发展。

      四要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加快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布局。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有效路径,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完善文科资源平台体系。

      实施学术创新行动,打造具有龙江风格的学术体系

     坚持唯真求实、守正创新,不断创新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和竞争力,提升咨政服务水平。

       一要创新学术理论体系。围绕现代化强省奋斗目标,准确把握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聚焦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创造性地运用、创新性地转化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

      二要强化学术平台支撑。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方面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有机融合。

      三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强化咨询服务上,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制度创新、服务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打造有影响力的龙江智库品牌。

      实施话语提升行动,加快话语体系建设

      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具有龙江特色、全国影响、世界彰显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

     一要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形成富有学理性的表述方式、表达风格,实现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良性互动。持续改进文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讲好龙江故事,传播龙江声音。坚持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和通俗化理论宣讲,促进政治话语和生活话语的日常转换。

       二要推进学术话语大众化。坚持研究与普及并重,把理论渊源讲清楚,把现实问题讲明白,推进学术成果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

      三要推进中国话语国际化。通过对中国理念、中国主张的学术话语转化,打造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进一步打通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让龙江声音、中国观点变成世界语言。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