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勤: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作者:赵勤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3-11-06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现代化大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与大农业有机结合的整体。“现代化”体现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大农业”标志着农业的发展特征。现代化大农业本质上是现代化农业,是指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达到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农业。“大”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供给数量大、稳产保供潜力足;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技术密集程度高;物质装备应用范围大、支撑能力强;农业产业体系覆盖面大、产业链条长。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首要担当。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推动粮食安全稳步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跃升。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平时能产得出、供得足”。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将粮食稳产保供作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领域,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范围;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种业振兴,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必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顶得上、靠得住”。要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储备调控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粮食供需动态平衡;要强化粮食产销合作,提高省际间粮食流通效率,构建“大粮食”“大流通”格局;要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粮食风险的能力。

      要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增加食物供给种类,形成多元化的食物产品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省要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产业链相对单一向集聚融合发展转变。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