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我省作为我国冰雪运动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应抓住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为龙江冰雪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上游夯实发展基础,为中游的繁荣提供有力支撑,中游丰富产业内涵,进而拓展下游发展空间,上、中、下游协同共进,让冰雪“冷资源”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上游环节:夯实冰雪经济发展基石
优化冰雪场地资源布局。以举办重大赛事的场馆为标杆,加大对滑雪场、滑冰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为专业运动员打造契合国际标准,满足顶级赛事要求的竞赛场地。为普通大众提供安全便捷且收费合理的休闲场地,降低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
提升冰雪装备制造实力。加大对冰雪装备制造业的科技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规划建设冰雪装备产业专业化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物流与协作成本。推动“装备+服务”融合,鼓励装备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如提供滑雪场智能化管理系统、雪道维护机器人租赁等增值服务。
中游环节:丰富冰雪经济核心内涵
构建多元冰雪赛事体系。以亚冬会场馆为基础,积极申办和举办各类高水平冰雪赛事,提升哈尔滨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和冰雪爱好者前来参赛和观赛。以赛事举办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开发冰雪运动IP系列衍生品,推出赛事主题手游等,形成“赛事IP—衍生品—粉丝经济”链条。推动“冰雪+康养”融合,建设亚布力冰雪运动康复中心,吸引国际运动员驻训。
大力发展大众冰雪赛事。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包括社区、学校的基层赛事和省市、国家级的专业赛事。支持成立冰雪运动俱乐部、滑雪协会,举办业余联赛、家庭滑雪日等活动,构建“专业竞技—大众参与—社群运营”的生态闭环。
挖掘冰雪文化内涵价值。应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提炼冰雪文化精神内核。建立冰雪文化基因库。系统整理与冰雪相关的非遗项目。积极培养冰雪文化人才,传承冰雪文化技艺。同时,将冰雪元素融入文艺创作、影视制作、文化展览等领域。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创意产品。
提升冰雪旅游服务品质。整合全省冰雪旅游资源,继续巩固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等地的核心先导地位,加大对漠河、伊春、大庆、佳木斯等特色地区的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品牌。形成“冰雪+极地”“冰雪+森林”“冰雪+温泉”“冰雪+湿地”等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冰雪休闲度假为核心产品,针对中青年大力开发体验性、趣味性的冰雪运动、冰雪娱乐类产品;针对老年群体,重点开发冰雪民俗、冰雪养生类产品;针对少年群体,大力开发冰雪冬令营、冰雪研学游类产品。创新开发冰雪婚礼等高端定制产品,丰富消费者选择。
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冰雪旅游企业的监管,大力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智能导览系统、在线预订、智慧交通、流量监控等智慧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下游环节:拓展冰雪经济发展空间
强化冰雪品牌塑造营销。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全方位冰雪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活动。利用国内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传播矩阵,提升我省冰雪经济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拓展冰雪产业衍生服务。拓展冰雪运动保险、冰雪产业金融服务等。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冰雪企业的特色信贷产品,为企业的项目建设、设备购置等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冰雪产业健康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文化活动,展示龙江独特的冰雪文化魅力,吸引全球游客。与国际知名冰雪城市共建文化交流机制,互办冰雪艺术展、冰雪电影节等。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冰雪运动培训、装备贸易等领域合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