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时代意蕴 作者:宋成鑫 杨晓晓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2-11-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民生建设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并阐释“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承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价值逻辑,更彰显了新时代独特的价值意蕴。在全力团结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途中,彰显党的人民至上理念、赋能共同富裕、引领高质量发展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都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价值支撑和方向引领。

      彰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坚持”,首先强调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为要义的人民至上理念,是对党初心使命的价值遵循,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特性的彰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赓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厚植为民情怀,为民而生,因民而盛,带领人民共享共建发展成果,造福人民。

      进入新时代,党始终秉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理念,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增强了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底气。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提升了保障人民的水平,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极大满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

      高品质生活反映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表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民所想,急民所需,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彰显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

      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较高水准生活品质的另一种表达,高品质生活是基于现实状况的合理追求,因此,高品质生活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实现共同富裕赋能。高品质生活以物的丰富和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提高生活品质,着力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夯实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多样需要,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进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投身于社会生产和建设之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做大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高质量发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将高质量发展理念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各种需要的发展,体现了高质量供给和高质量需求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新时代集中表现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符合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品质需求。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高品质生活意味着满足人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仅要立足经济发展,还要重视精神文化发展。这有助于引领社会消费需求的方向,促进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着眼于人们生活需要的新变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积极促进社会基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人们提供极大的物质精神文化享受,同时发挥不同类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推进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省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建设质量龙江,推动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品质生活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过程就是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力的过程。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表明: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涉及内容更全面、标准更高,其中环境品质成为美好生活日益重要的衡量内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要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必然之举。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建设绿色龙江的必然选择。我省坚持环境就是民生,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之路,筑牢中国北方生态文明屏障,全面提高龙江人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龙江人民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