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视阈下的地方文化繁荣 作者:黄 倩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2-11-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决定着国家的能力、决定着民族的风貌、决定着国民的生活质量。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黑龙江实施文化振兴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足省情,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发展

      深刻理解文化工作总体要求,就要立足省情,充分发挥黑龙江的地域特色,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兴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道路、基本内容、基本属性和最终目标。这是全面提升我省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文化工作发挥地方优势、发掘区域特色、提高建设水准的遵循。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边疆文化、民族文化、创业文化等资源,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这都是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全力推进落实。

      文化工作“二为”和“双百”的基本方针,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引我省文化工作的基本遵循。特别是在理论、文学、艺术、出版、绘画等领域,更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我省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等领域呈现蓬勃发展的面貌。

      以德树人,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提高

      深刻理解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坚持以德树人,弘扬理想信念,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我们要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以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精神铸魂育人,激励党员群众建功立业。

      应着眼实践,全面推动我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新水平。长期以来,我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着眼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提高站位,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深入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提高站位,推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深入。文化产品的根本属性是引导人、教化人、愉悦人,因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培育和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也在改革中不断前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逐步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我们要站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为建设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努力。我省是边疆省份,对外交流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有丰富的地方文化产品可以走向世界。

      加快实施文化振兴计划,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