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吕妍:【黑龙江特色文化研究①】 红色文化:热血忠魂铸就壮丽史诗 作者:高原 吕妍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4-01-11

      黑龙江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黑龙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创造性实践中锻造形成的先进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下了内容广泛、种类众多的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红色历史因红色文化而更具时空穿透力。十月革命后,中东铁路成为连接哈尔滨与十月革命圣地的国际交通线,通过这条红色之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史上写下重要一笔;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发源地和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和考验,与日军进行了14年最艰苦、最惨烈、时间最长的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在壮烈的抗战史上写下重要一页;1959年,随着工业性油流从“松基三井”喷涌而出,大庆油田被发现,经过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龙江儿女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让中国石油工业屹立在世界东方,书写了伟大的创业史;自1947年起,近百万垦荒大军来到北大荒,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在恶劣凶险的自然环境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书写了辉煌的垦荒史。回望历史,历历在目,龙江人民在那些“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激情燃烧岁月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绘就了波澜磅礴的历史画卷。

哈尔滨马迭尔宾馆“新政协筹备活动”房间旧址。

      红色文化是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征,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黑龙江优秀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主要代表,成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在14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国家安全和建设迫切需要石油保障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北大荒精神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中形成的,展现了龙江人民自觉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历经岁月的生动实践和持续积淀,勇于斗争、勤劳质朴、积极向上的龙江人民,不仅用鲜血、生命和汗水铸就了黑龙江优秀精神,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闯关东精神”“大兴安岭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东北老航校精神”“八百壮士精神”“哈军工精神”“马恒昌小组精神”“刘英俊精神”“马永顺精神”等一批宝贵的精神资源。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这为我们挺起龙江人民的精神脊梁,赓续传承好黑龙江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

      红色文化是红色资源的深厚底蕴,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等都曾来过黑龙江,这里有中共哈尔滨国际交通局旧址、李大钊和周恩来在哈尔滨的居住旧址、刘少奇召集工人代表会议旧址、周恩来参加中共六大途经绥芬河时居住旧址、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旧址等;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是新政协筹备和协商建国的“启航地”,也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东北解放区首府,马迭尔宾馆见证了人民政协全新启航的历史时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龙江人民还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东北抗联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江桥抗战纪念地景区、牡丹江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大庆松基三井纪念园、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北大荒纪念碑碑址等见证了这些优秀精神的形成和传承;黑龙江还是一片红色文学艺术的热土,金剑啸、萧军、丁玲、艾青等写下了诸多文学作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满江红》《露营之歌》等歌曲也至今流传。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反映了龙江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见证了龙江人民支持革命、忠贞救国的风雨历程,是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用好黑龙江红色资源,讲好“黑龙江红色故事”,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高原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吕妍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