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文化作为黑龙江省特色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广泛存在于黑龙江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冰雪文化是指人们以冰雪自然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生活方式。它体现了人类长期在冰雪环境下生产生活的精神体验与趣味追求,具有自然创造、得天独厚、多姿多彩、至善至美等特点。冰雪文化包括冰雪民俗、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旅游等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的冰雪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民间性、民族性等特征。黑龙江地处高寒区域,冬季漫长,各民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由此产生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冰雪民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冬捕活动,黑龙江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传统淡水鱼类就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一说,因此新年伊始,各地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冬捕活动,届时冰封雪野的北国大地上将呈现出一幅幅别样的塞北打鱼图:五大连池堰塞湖的冬捕活动可以观看具有神秘色彩的萨满表演及庄重的祭湖敬天仪式;伊春万猪山的冬捕能够看到沉寂了一冬的鲤鱼、鲫鱼、草鱼、胖头鱼在冬日的阳光下鳞光闪闪,争相跳跃;长岭湖的冬捕会伴有北方秧歌舞,尽情展现原汁原味的东北渔民捕鱼方式。冬捕保留的不仅是原始的生产方式, 更是龙江人世代相传的对养育自己的天、地、江的敬重。
美轮美奂的冰雪艺术文化体现了黑龙江人民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和强大的创造性。凡是含有技巧和思想的冰雪活动和冰雪产品皆可以称之为冰雪艺术,冰雪艺术是拓展、充实与提升寒地人民冬季生活品质的活动。冰雪艺术既包括冰灯、冰雪雕塑、冰雪文创等物质产品,也包括冰雪相关的文学、绘画、杂技表演等精神产品。从1963开始在哈尔滨兆麟公园举办的冰灯游园会和1999年创办的冰雪大世界美不胜收。文学洛神萧红在《呼兰河传》开篇,就对龙江的冰天雪地进行了传神的描绘。于志学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创的冰雪画派,为素净的冰天雪地注入神奇的艺术生命。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冰雪艺术,都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享受和艺术灵感,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里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产生了对抗严寒的勇气。
砥砺辉煌的冰雪运动文化既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强烈的竞技性等特征。从民间的溜冰、犬拉雪橇,到冰雪运动进校园,黑龙江人民在寒冷气候里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体育赛事方面,黑龙江省凭借其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冰雪运动发展道路。早在1907年,哈尔滨即举办了滑冰运动会。1959年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分别在哈尔滨市和吉林市举行,黑龙江省获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3项团体分第一名,滑雪团体分第二名,这大大激发了黑龙江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从1953年至1990年,哈尔滨男子冰球队参加全国比赛42次,获34次冠军,为中国冰球运动输送了一批批人才。1996年亚洲冬季运动会、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体育盛会都在黑龙江举办,龙江体育健儿在历届冰雪体育大赛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出杨扬、王濛、申雪、赵宏博等众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奇幻激情的冰雪旅游文化体现了黑龙江省旅游的多元性、国际性与神奇魅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雪中的中央大街、圣·索菲亚大教堂构建起一座充满奇幻色彩的“北境临冬城”。2024年1月5日在哈尔滨举行的“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园区面积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称号。牡丹江的雪乡宛如童话世界,雪后的百年老镇横道河子变身另一个版本的“雪乡”。11个广西“小砂糖橘”勇闯漠河,打卡“中国最北哨位”。作为中国现代冰雪旅游文化的代表省份,黑龙江省抓住“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后冬奥时代契机,进一步壮大冰雪经济发展规模,实现旅游资源的多样化开发,推动冰雪旅游由 “单一冰雪旅游”逐步走向“多元特色冰雪旅游”,为推动冰雪旅游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黑龙江省将以2025年哈尔滨举办第九届亚冬会为契机,打造以冰雪旅游为中心,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将冰雪民俗、冰雪艺术、冰雪运动、现代科技与冰雪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延长冰雪旅游链条,推动旅游文化变革创新,构建冰雪旅游多元化发展体系。
冰雪文化作为黑龙江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促进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基石,更是助力新时代黑龙江省文化传播的全新动能。新时代以来,黑龙江省着力打造国际顶级冰雪赛事活动平台和冰雪旅游度假地,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进一步推动龙江特色冰雪文旅发展,如今已初见成效。2024年元旦期间,黑龙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高出全国增幅18.4个百分点;旅游收入69.20亿元,同比增长364.7%,高出全国增幅164个百分点。截止到2024年1月7日,从2023年11月份以来中铁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累计发送旅客1352.3万人,同比增长约324%。
(金钢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汉昭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