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纪律要求的时代价值 作者:高桂梅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24-11-15

      摘 要:“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一项要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研究是党政干部的必要工作方式,纪律约束是制度的保障性要求,促使党政干部形成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调查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这是理论逻辑的强制性要求,促使调查研究以理论为指导避免盲目性。从纪律约束性角度必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调查研究需脚踏实地,这是实践逻辑的必然性要求,促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从纪律约束性角度必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工作实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们耳熟能详;而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却少被人们所熟知。1961年1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第八项注意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2024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围绕调查研究曾发表了系列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91页。]。因此,“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作为一条纪律约束,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作为一项纪律要求,是以否定性的语言方式进行的表达,从逻辑的对当关系上来讲,意味着调查是发言权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调查是拥有发言权的前提。作为党政干部,发言权主要体现在决策权和判定权上。由此可以看出,党政干部能否正确行使决策权和判定权,依赖于调查这项最基础的工作。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调查没有进一步的研究还不足以更好地行使决策权和判定权,因此,随着实践的发展,调查研究成为更普遍的一项要求。
      一、调查研究是党政干部的必要工作方式,纪律约束是制度的保障性要求,促使党政干部形成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作为纪律的要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25年做出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1927年做出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典范。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写作的《反对本本主义》,明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论断。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毛泽东就将早期的农村调查研究报告汇编成《农村调查》一书。同年,中共中央印发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决定》指出,20年来,党对于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及国际情况的研究,虽然是逐渐进步的,逐渐增加其认识的,但仍然是非常不足的。党内许多同志,还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我党现在已是一个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告诫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将调查研究置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高度加以重视,号召在全党再次掀起调查研究热潮。[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1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之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群众吃不饱饭甚至没饭吃的局面,且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出现“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生活特殊化风”等不良风气,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印象。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共中央于196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196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下发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此外,1961年毛泽东还在两次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6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82页。]
      改革开放之时,邓小平同志主张领导干部必须亲自进行调查研究。1992年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深入考察,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将调查研究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要求建立和完善决策制度体系,以部门考核的方式来确保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工作方法。胡锦涛同志经常深入到基层做调查研究,曾深入陕西乡村农户、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深圳等地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忧所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3,“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习近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求是,2019年第19期。],“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23年,第19页。],且始终以身作则将调查研究作为工作常态,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成为调查研究的典范。
      同时,为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于2015年10月、2018年8月、2023年12月分别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章“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第一百三十二条中“(三)脱离实际,不作深入调查研究,搞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要给予相应的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纪律处分。这是从制度层面上对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纪律性的约束。
      此外,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八项规定与纪律处分条例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坚强的保障体系,其中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党对重要工作方法的坚守,保持了全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有效纠正了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净化了党风学风文风,为确保党员干部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融洽党群关系,团结广大人民战胜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调查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这是理论逻辑的强制性要求,促使调查研究以理论为指导避免盲目性。从纪律约束性角度必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
      调查研究作为一个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规律、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问题自始至终起到贯彻过程的导向作用,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是调查研究的内在必然性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解决问题是党政领导干部身肩的不可推卸的根本任务。
      在调查研究中,容易存在的误区是只要深入实地就能发现问题,为了去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事实上,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前,应该要对开展的调查研究事项有一定的基础情况了解和有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才能对所要开展的调查研究事项有明确的问题方向和清楚所要采取的调研方式,以及用什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根本上涉及的是观察和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科技哲学已对此问题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科学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不仅如此,观察本身就渗透着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因此,现当代的意义上,理论对观察的优先性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观察和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局限于科学领域,在社会领域同样也适用。可以看出,当代的调查研究一定是在理论指导下所开展的。以理论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是避免盲目性的根本所在,党政领导干部需具备理论素养这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内在需要。
      除此而外,通过调查研究来摸清情况、找准关键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还需要遵循基本的调查原则和科学的调研方法。毛泽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有的放矢和灵活高效这四大基本原则同样是我们当下开展调查研究过程需要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就是调查研究以获得最真实可靠的信息为根本目的。群众路线原则就是走进群众获得与调查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的原始资料,以作出最能回应人民群众现实关切、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贯彻这个原则。有的放矢原则就是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灵活高效原则就是注重摸索和使用调查研究技巧,使调查研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调研方法包括宏观的理论指导、辩证思维方式、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微观的操作流程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方法等。宏观的理论指导主要是指调查研究以一定的理论为分析前提和解释原则来指导开展调查研究。辩证思维方式指调研以唯物辩证法为思维主要方式,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矛盾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主要是指在调研过程中要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诸如互联网、数据分析软件等。微观的操作流程指在进行调研过程中从问题的选择、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方式、分析方式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细致的设计。“解剖麻雀”式的调研方法是指调研者在进行调研时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善于解剖典型,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只有遵循科学的调查研究原则和方法才能确保调查研究实践顺利推进以及调查研究结果真实可信。
      从调查研究这种理论指导的必然性要求,结合调查研究作为党政干部的必要工作方式的纪律性约束,可以得出结论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在理论上具备较高的素养才能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调查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调查研究需脚踏实地,这是实践逻辑的必然性要求,促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从纪律约束性角度必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工作实际。
      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作为一种与实际发生关联的工作方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正如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第286-287页。]毛泽东还指出:“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20页。]调查研究所具有的实践性要求,本身还必然性地要求这种实践是具体深入的实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号召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习近平.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求是,2023年第10期。 ]。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再次强调,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由于在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为调研而调研的问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存在着“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扎堆式、“作秀式”、盆景式等调研方式,导致调查研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自主性差、不接地气、不通下情、问题查找不准、复杂情况了解不清、抓不住主要矛盾,从而拿不出破解难题的过硬实招。从调查研究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来看,真正做好调查研究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从主观上就要重视调查研究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需要从认识到能力上都做好准备,特别是在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上下功夫。还需要有不怕艰辛、克服困难的勇气,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调研,带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真心,动着真情,迈进群众的门槛,倾听民意,走进群众的心坎,顺应民心,“坚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习近平.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02页。],才能查找到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精准把脉,精确制导,做出科学决策,而不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想当然、拍脑袋、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从调查研究需要深入实际的实践逻辑必然性要求,结合调查研究作为党政干部的必要工作方式的纪律性约束,可以得出结论党政领导干部只有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才能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才能关切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等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寻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也才能提出务实有效的应对之策,从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此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高桂梅,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