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发展数字经济 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者:曾博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5-10-27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实深度融合是黑龙江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是夯实高质量振兴发展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战略支撑。

      主攻产业赛道 筑牢融合发展根基

      数实融合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深度融合,既要以实体产业发展为基础,也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的多维路径,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水平。

      立足龙江产业根基,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是推动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全链条深度渗透的战略抓手。“智改”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生产流程,提升制造单元的柔性与智能化水平;“数转”强调业务流程与管理模式的数字化重构,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全链路协同;“网联”则依托5G、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打通设备、系统与平台之间的数据流通通道,形成产业运行的实时感知与动态优化。这一融合路径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价值共创。

      实现“智改数转网联”,黑龙江省应在四个领域持续发力。在工业领域,聚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协同提升。在农业领域,以“数字农业全国样板”为目标,依托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在土壤监测、精准播种等环节深化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提升生产精细化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数字化改造,提升附加值;通过电商与冷链物流打通“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增强涉农产业链韧性。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优化个性化服务,推动物流行业智能仓储与运输系统普及;借助VR/AR技术丰富旅游体验,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服务业新动能。在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培育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数字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升级形成“双轮驱动”。

      激活数据要素 打造融合发展核心引擎

      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深度融合,将形成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其核心在于依托市场化配置机制,激活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向全面数字化转型。

      健全标准体系,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标准化是数据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数据质量,需要构建起“国家适配+地方特色”的标准框架。一方面,衔接《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通用规范,确保基础标准与国家标准统一。另一方面,针对特色领域细化标准内容。

      强化基础设施与安全体系建设,筑牢数据要素流通安全底座。在存储与算力支撑上,构建适配特色数据集的存储与计算体系,实现数据高效调度。在安全流通方面,推广可信数据空间实践,在农业、医疗等领域搭建行业专属可信数据空间,采用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技术,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同时,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全环节合规安全。

      完善交易平台服务机制,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哈尔滨数据交易中心数据资产登记、评估等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决策的行业数据需求、政府治理的合规数据支撑,同时为研究机构提供标准化数据资源,为数据服务商开辟合规入驻通道,让数据资产能够更高效地参与市场流通和价值创造。

      优化生态体系 完善融合发展保障

      数实深度融合不仅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基础,更需以完善的生态体系作为保障。生态体系是一个涵盖政策、制度、服务和人才的综合性系统,其优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数实深度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在政策层面,应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与产业数字化政策的相互支撑与良性互动。在数字产业化领域,需明确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规则与权益分配制度,推动黑龙江省数据要素市场与国家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深度对接。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应发挥政策工具的适配性与组合效应,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在服务层面,应统筹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可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其提供数字化水平评估、转型路径设计、技术方案选择等定制化服务;可积极引进数字经济经纪商和全链条服务商,服务数据供给方与需求方,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与价值释放。

      在人才层面,应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化人才供给体系。依托柔性引才模式,链接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与龙江产业需求,形成高效对接纽带,重点服务中小企业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关键场景,以及场景设计、数字运维等重点领域,建立稳定、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省内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在职人员数字技能培训,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