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聚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作者:彭俊杰 来源: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9-03-25

      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推动我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对做好金融工作,引领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金融配置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和关键,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立足点。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在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四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加大对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支持力度。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围绕培育发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智能装备、新一代人工智能、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特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大力发展设备租赁业务,满足其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

  加大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围绕河南自贸试验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着力在培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养老健康、共享经济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围绕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强离岸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豫军不断壮大。围绕全省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积极发展贸易物流融资,针对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临空经济衍生服务等高端物流业态,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航空金融与租赁、贸易融资、订单质押和股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和业务。

  加大对发展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围绕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着力在发展大数据核心产业、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平台经济等方面下功夫,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数字技术企业信贷审批流程,适度提升风险容忍度,开展知识产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扩大信用贷款规模,为数字经济建立包容性的金融获得机制,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加大对改造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围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的目标,以“减量、绿色、提质”为重点,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充分满足钢铁、电解铝、水泥、煤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持续推动“机器换人”“企业上云”“退城入园”。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金融先导作用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载体、平台”三个要素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推动企业牢牢抓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

  壮大创新主体。重点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和借壳上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公益参股、科技金融等方式发展壮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

  提升创新载体。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关村双创基地、郑开双创走廊、中芬创新产业基地、中以科技城等建设为载体,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参与组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技观测研究站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引育创新人才。建立基金化人才投入机制,着力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充分发挥河南省中原科创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为创新创业人才及所在企业提供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全链条金融支持。探索建立“人才贷”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创业融资给予无须担保抵押的平价贷款。

      聚焦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强化金融扶持作用

  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扶持。聚焦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健全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围绕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涉及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生态体系和城市信息设施网络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强化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引导,提高政府融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搭建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经营平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对现有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中由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权、股权,按有关规定实行出让、转让,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经营。分类稳步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支持转型中的融资平台公司及转型后的公益类国企依法合规承接政府公益类项目。进一步完善PPP模式,提高民间资本收益预期。

  完善乡村振兴服务机制。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充分发挥涉农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担保创新、循环授信等八大类卓有成效的创新模式。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全面开展金融培育工程。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农村资产交易平台,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产权抵押贷款提供支持。

  探索县域经济普惠机制。基于县域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金融服务空白等特征,适当下沉服务网点,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完善县域普惠金融体系。统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等各类资金,重点抓好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改善县城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完善和推广兰考普惠金融模式、卢氏金融扶贫模式,加大对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持力度。

  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金融监管作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强化金融监管的职责所在。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围绕保障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继续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涉农贷款贴息、涉农保险补贴等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各项奖励政策。出台财税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建立政银担风险补偿和奖补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探索建立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恶意欺诈等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全力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和社会秩序稳定。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建设,通过采取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公示信息抽查,加大对失信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联合惩处力度。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立金融风险处置预案,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进金融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督与管理,切实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探索建立限制企业过度融资约束机制,合理确定企业授信额度,逐步减少存量过度授信,主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