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虹: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实现铸魂育人任务 作者:段虹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19-05-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高校青年学生这个关键群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学等学科“铸魂育人”功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2004年国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地位显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新兴一级学科,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六个二级学科。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应运而生。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一级学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经济学等二级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仍有待深入探索。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帮助青年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将来担当重任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决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确保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下功夫,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致力于自身话语体系构建。积极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尽早扭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

      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立德树人水平。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明道、信道、传道,更要行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思想上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和执着笃行,教育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