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依据考古材料撰写全新黑龙江先秦史 作者:《黑龙江通史·先秦卷》主编、省博物馆研究员 刘晓东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0-01-08

     [编者按

      由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省内外70余名学者团队历时8年编撰而成的《黑龙江通史》,是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和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核心项目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分“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辽金卷”“元明卷”“清朝卷(上)”“清朝卷(下)”“民国卷”“沦陷时期卷”“解放战争时期卷”10卷,共530余万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黑龙江通史》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下我省学术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对我省不断厚植人文积淀,夯实文化自信基础,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开发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将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实施8年来的工作综述和《黑龙江通史》各分卷主笔学者撰写的编撰工作体会文章集中刊发,以使广大读者更全面深入了解《黑龙江通史》的主要内容、学术创新和编撰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助力我省文化强省建设。]

      《黑龙江通史·先秦卷》与此前同类著述有别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基础材料的使用方面全面采用考古材料。

      传统史学修史离不开史籍,而史前史无文献可考,只能用后世史籍对先世的回顾以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乃至民族志调查等材料去考索填充。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考古学成果不断被史学家的著述所接纳,运用考古材料撰写的史前史的成果也逐渐走向前台。就文献史料而言,中国正史中有限的涉及到黑龙江古代居民的材料始见于西晋时陈寿编撰的《三国志》,先秦文献中涉及到黑龙江区域的,仅有只言片语,且多语焉不详。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们在撰写《黑龙江通史》“先秦时期”卷时,也果断借鉴了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远古时代》卷的成功经验,即基础材料全面采用考古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材料的发现与研究不断丰富或改变了学术界对黑龙江古代社会的传统认识,黑龙江考古学文化的区系框架日趋完整,使得黑龙江先秦史的构建亦逐渐成为可能。《黑龙江通史》之《先秦卷》就是这种构思的一次尝试。在基础材料的使用方面,不再纠缠于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以及后世追补性文献的修订和考索,而是全面采用考古学提供的新资料、新成果。

      其次,在年代序列的表述方面更加严谨。

      由于区域特点和历史等因素,黑龙江传统的考古学年代体系一直是借鉴沿用前苏联模式,即把唐渤海国以前的年代序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或称“铁器时代”)。但是这个序列并没有体现相应时段与中原王朝的对应,更没有体现与中国考古学整体序列的对接,鉴于此,我们在撰写《黑龙江通史》之《先秦卷》时,对于黑龙江先秦史的年代序列采取了与中国考古学整体序列同步的年代序列,即把黑龙江的先秦时期分为三大段,分别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表明黑龙江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与中国考古学的整体序列相一致。

      另外,在族源族属的研讨方面,本卷也不再笼统套用传统的东北土著民族“肃慎、秽貊、东胡”三大族系说,而是具体研讨其先秦时期在黑龙江境内分布情况,即主体部分、延及部分甚或有无等情况,同时还审慎考虑到其与同时段考古学文化的对接等问题。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