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思考
——以黑龙江省为例
智库作为政府的外脑和思想库,服务国家战略和战术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全球和区域治理、提升和扩大影响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对一国或多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军事、科技等决策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智库也因此被普遍看作是继立法、行政、司法和媒体之后的“第五种权力”[1]。与欧美等国际智库发展起步较早、积累较多成熟经验和教训相比,中国的智库建设起步较晚,还处在实践摸索和夯实理论的过程之中,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角度,对国际智库建设的一些经验进行分析,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规避其走过的弯路,对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进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理借鉴和现实推动意义。
一、新型智库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风向标
(一)新型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批示。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尽快建设50~100家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支持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协、中央重点新闻媒体、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军队系统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及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015年11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批准了25家单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随着智库建设热潮兴起,围绕智库建设大跃进、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也开始出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设智库热情很高,成果也不少,为各级党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帮助。同时,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型智库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决策,避免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二)世界政经变化促使智库地位上升
智库概念源于西方国家,也使美国为首的西方智库理念、规划和建设走在了前面,其学术界对于智库理论的研究和支撑实践也更为成熟。从总体看,美国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国际知名智库的研究方向与定位基本上是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演进,以及世界各政策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进行相应调整的[2]。欧美日韩等拥有掌握大量资金和高层次学者以及从事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重大问题研究的独立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复杂的政商关系等背景,对所在国家的政府决策和重大国际战略问题,具有重要的发言权。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地缘走势的日趋复杂,智库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看好,而从智库服务决策和现实的走向看,其研究领域和选题也日益向全方位、多层次、跨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
(三)黑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国家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先后采取了若干重大举措,为智库建设的国际化、区域化、本土化、高端化作了诸多尝试。一是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智库状况,通过对全省党政军智库、社科院系统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的调研,从智库建设的资源整合、培育优秀智库、扶持潜力智库、壮大民间智库等多元视角,率先出台了新型智库建设规划,并择优遴选了涵盖党政军、社科院、高校和民间科研机构的20家智库为重点培育智库。二是为有效宣传推介黑龙江省智库建设的最新进展,为智库机构建立多边联系平台,为专家提供建言献策专栏,做好智库与政府机构的对接,相关智库管理机构建立了黑龙江智库网。三是先后推出了20家智库专家学者的重要观点,其中一些观点还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服务了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举办了黑龙江省新型智库推进会议,会议强调,新形势下新型智库建设,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导向;二要坚持高端定位,凝练研究方向;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多出精品力作;四要坚持提质增效,强化转化应用。会议对今后智库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围绕中心工作,推出科学决策成果;三要完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智库活力;四要注重推介转化,搭建平台载体;五要强化绩效考核,管好用好专项经费。黑龙江省智库建设的上述努力也为对接国家乃至国际智库,借鉴相应经验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消化吸收的有利条件。
(四)欧美日智库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与欧美200多年的智库发展历史、日韩70多年的智库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发展还刚刚起步。欧美日等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现代化的决策体制,智库发挥作用的机制及智库本身的运行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智库的内外交流也有先进经验可循。借鉴欧美日政府决策体制的优点,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府决策体制,尤其是吸取其经验,借鉴其方法,对推动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智库建设、加快中国智库走向国际具有现实意义。目前,黑龙江省在积极推动智库建设的同时,正在打造具有国家智库水准、区域影响力的新型智库,来自欧美日德的智库建设与发展经验,将为我们提供新鲜的思考与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
二、全球智库发展现状与运行特点
(一)欧美领先的全球智库建设格局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7815家智库,其中,美洲拥有1972家智库,占总数的25.2%;欧洲拥有2045家智库,占总数的26.2%,欧美智库合计占全球51.4%。全球顶级智库榜单前10名也几乎被欧美垄断(见下页表)。虽然欧美智库数量一直领先,但在最近12年,欧美的新兴智库增长率正逐步下降,亚洲、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以及北非的智库增长较为迅速。其中,亚洲拥有1676家,占总数的21.5%;中美洲和南美洲拥有979家智库,占总数的12.5%;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64家,占8.5%;中东和北非的智库数量为479,占6.1%[3]。
(二)中国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
从《全球智库报告2017》国别智库数量来看,美国继续保持世界智库机构最多国家地位。中国智库从数量到质量均迈入全新时代,2017年拥有512家智库,位列世界第二智库大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7家智库荣登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也是中国智库首次进入全球化智库百强榜单。全球化智库等5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最佳社会智库145强,全球化智库等5家智库上榜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100强。印度和英国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444家和311家。阿根廷则以225家智库数量超过德国(214家)和法国(197家),跃居全球第五位。
表全球顶级智库榜单(前十名)名次名称1布鲁金斯学会(美国)2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国)3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4布鲁盖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比利时)5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6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7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巴西)8传统基金会(美国)9兰德公司(美国)10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资料来源:《全球智库报告2017》
(三)欧美日智库的总体特点
1.美国智库的总体特点。作为全球顶尖智库集中的国家,美国不论在智库历史、规模,还是在智库经验、研究方式和推广模式上都相当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主要特点:一是强调智库的独立性。美国智库的运营与研究不受政府控制,甚至可以代表公民或社会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起到纠偏作用。因此,强调独立观点和独立运作成为美国智库发展的一大特点,正因其“独立性”才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二是研究方法科学高效。美国智库普遍重视研究方法的改进,如兰德公司通过引入成本效用分析及线性和非线性规划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智库成果。三是研究方式的多学科融合。在设计具体项目和研究具体问题时,美国智库一般会组织相关研究机构、课题组等,采用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方式,破解错综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四是在成果宣传推广上不遗余力。美国智库存在的前提是需要提升认知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因此重视成果的宣传及推广工作是智库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美国智库提升自身声誉与影响的手段多种多样,在密切同政界、新闻界、学术界各种联系的同时,媒体采访、互联网造势、国会听证会以及各种互动活动是最常见的方式[4]。
2.欧洲智库的总体特点。欧洲的智库发展历史悠久,单纯从智库的起源看,欧洲智库的发展起步较早。与美国智库追求独立性不同,欧洲智库由于政府行政管理的需求,其官方背景一直较为浓厚。换言之,欧洲智库在数量及影响力上不如美国,但在获得政府直接支持比例、走高端路线上比美国更靠近政府。作为欧洲智库的老牌代表,英德法智库在欧洲智库中互有特色,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英国的智库几乎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同时起步的,英国也被认为是欧洲智库的创始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英国智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行业发展较成熟的体系。英国智库的发展呈现三种趋势:一是随着智库的发展壮大不断分化出新的咨询机构;二是从制造商、承建商企业中分化出技术人员,建立了与工程发展联系更密切的咨询机构;三是适应大型化、复杂化工程项目的需要,建立了多学科、多专业协调的大型咨询机构,形成更大规模的智库。
德国的智库历史不如英国那样悠久,但二战后的德国智库建设呈现后来居上态势。现代德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咨询公司,并实现了跨国经营。德国的智库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服务政府决策的咨询机构,二是兼有投资功能的咨询机构,三是以技术转让为主的咨询机构,四是纯营利性的咨询机构。
法国是继英国、德国之后,智库发展较早、机制较为成熟、智库成果较为发达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一批美英智库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法国智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大。20世纪70年代末,现代意义上的法国智库才开始发展起来,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法国智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著名智库成立时间虽短但影响力较强,如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智库——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但已成为欧洲十大智库之一、法国最有影响力智库;二是独立型智库的影响力大于官办型智库,法国知名的智库大都是独立型研究机构,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等,他们奉行独立性、专业性和非营利性,在法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注重实效,法国的智库之所以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影响力就在于注重实效,注重对具体的、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重视智库咨询的实用性、有效性、及时性;四是善于推广宣传,法国智库注重宣传其技术力量、咨询经验、咨询优势,也注重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国外业务等。现代法国智库承载的主要功能:在法国社会发挥重大作用,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政府运作效率,引导舆论导向,传播社会知识。
3.日本智库的总体特点。日本智库起步较晚,具有现代思想库特点的智库发端于二战后,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获得较为迅速的增长。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企业和社会高度重视智库产业建设,智库也因此成为日本政府、社会和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持机构。二战后,为解决战后重建问题,确立国家发展方向,日本成立了九州经济调查协会、政治经济研究所等智库研究机构。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智库也迎来迅猛发展时期。日本智库的大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伴随世界地缘和经济的复杂变化、国内高速增长周期的结束、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日本各界对智库、研究成果的需求大增,日本再次兴起了智库热,短短10年就成立了100多家智库,如1965年成立的野村综合研究所、1970年成立的三菱综合研究所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低迷,一度发展迅速的日本智库业也遭遇了资金链条断裂等危机,智库数量也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20%。但智库竞争的激烈,也催生了1997年成立的东京财团和隶属于日本经团联的21世纪政策研究所等汇聚了一批顶级学者、资金实力雄厚、在日本内政外交等方面有较高话语权的顶级智库。目前,活跃在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智库有108家。其中,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亚洲论坛、日本防卫研究所、日本政策研究学会等都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欧美日智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来自欧美智库的启示与借鉴。欧美智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国情和历史特点,一些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包括建立多类型智库、实施开放互动的运行机制、健全多元化融资渠道、夯实人才流动机制等。一是要鼓励建立多类型的智库群。官方半官方智库是我国智库的最普遍形式,也是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主体,对占比较大的官方半官方智库要扩大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对研究领域相似或重复的官方半官方智库应给予合并或整顿;民间智库是智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加大对民间智库建设的支持,也要给予区别于官方半官方化智库的额外资助。二是建立开放互动的运行机制。对智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针对重大现实问题,以决策服务为导向,展开互动交流与合作,提出有影响力的政策建议和方案。三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未来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欧美知名智库的一个共同经验是在人才交流上的“旋转门”机制,即前政府官员到智库任职,或者由智库向政府输送人才。同时,应参考欧美智库的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合理配置制度和学者访问制度,实现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人才的交流与共享[5]。
2.来自日本智库的启示。日本智库建设较好地继承、消化和吸收了欧美智库的一些优良元素,形成了依赖于完善的社会法律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日本特色,一些做法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实现各类智库的有效分工。从日本的经验看,半官方智库和非官方智库(尤其是财团、大企业智库)的实力很强,规模往往超过官方智库,同时政府决策也非常重视半官方智库和非官方智库的作用。从中国智库发展看,政府政策研究部门仍然是提供政策支持的主要力量,借鉴日本的经验,今后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主要职责可由具体的政策研究转为政策研究议题的确定、课题委托的智库遴选等,而半官方智库和非官方智库在政策研究和政策支持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智库要利用国家的培育、引导,强化自我创新,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比如承接地方政府或企业委托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接受符合法定程序的个人或社会机构捐赠等等,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建立研发资金公共积累机制,扩大研究方向,提升政策支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建立政府与智库人员交流的机制。人才是智库的核心力量和宝贵财富,特别是具有大量工作经验和强大人脉的成熟型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能够带动提高智库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影响政府的政策决策,进而提升智库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四是强化智库的政策宣介功能与社会责任。除了更有效地为国家和公共决策提供支持之外,智库也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载体,它一方面将公众意见和舆论反映给决策者,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交流来宣传决策部门的政策意图,并促进其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因此,智库应当主动通过公开发表研究成果、举办各种社会活动、借助媒体推介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国际合作中,应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以“二轨外交”为“一轨外交”提供助力。
三、对黑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智库与政府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对智库服务决策来说,一个最大瓶颈就是智库研究分析的数据获得问题。欧美日等在智库信息获得上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渠道保证,智库与政府关于信息使用的各种机制也奠定了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前瞻性。2008年5月1日,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黑龙江省依然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渠道单一、信息孤岛、信息共享滞后等问题。为此,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建立可供查询的资源或数据库,以实现一体化的决策咨询信息共享,省内跨地区、跨部门、跨智库的信息共享。
(二)提高智库与公共媒体的互动水平
在黑龙江智库建设中,官方或具有官方色彩的智库在研究咨询领域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上述智库为政府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的能力也较强,但缺少欧美日等智库善于利用和调度媒体资源,宣传推介智库成果,打造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黑龙江省智库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互联网、移动终端推介智库成果与观点、宣传智库活动的频次总体较低,应将智库参与媒体互动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智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借此增强智库机构重视与公众的交流、主动与媒体互动的意识[6]。
(三)有效界定各智库的定位与分类
与欧美日等智库普遍定位明确、职能清晰、研究专业相比,黑龙江省的一些智库“包打天下”,不仅使外界无法了解智库的合理定位,也容易对黑龙江省智库的研究能力产生怀疑。黑龙江省智库要彰显整体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对综合智库、专业智库、企业智库和社会智库进行定位,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聚合优势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智库成果。
(四)利用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智库建设
智库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发展、因为人的智力而产生成果,智库队伍的人才结构、人力资源水平决定了该智库服务决策、参政议政、积淀成果、扩大影响的水平。欧美日等智库普遍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共享,“旋转门”和交换制度就确保了人才的内外交流通畅。在我国,由于智库建设热潮兴起,人才争夺成为智库建设关注的焦点,知名专家身兼数职,能力透支,外聘学者名不副实,大牌专家要求过多等现象不断出现。作为欠发达省份,为应对这些矛盾,黑龙江省智库要利用好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智库建设与发展。一是智库内用好现有人才,从评价和激励机制上稳定现有智库队伍。二是引进一批年轻人才,并加大对他们的后续能力和素质培养。三是用好本省走出去的境外留学生和在海外工作的华人的人力资源,拓展柔性引进和共享机制,形成海内外智库资源互动和联动。四是建立智库人员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定期交换机制,实现智库人才与实际部门的工作对接。
参考文献:
[1]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领袖的外脑——世界著名思想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李轶海,等.国际著名智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课题组.全球智库报告2017[EB/OL].(2018-01-30)[2018-05-25].http://baijiahao.baidu.com.
[4]鲍传健.美国高端智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EB/OL].(2018-04-20)[2018-05-27].http://ex.cssn.cn.
[5]许共城.欧美智库比较及对中国智库发展的启示[J].北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
[6]李安方,等.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陈淑华]
2018年第6期(总第1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