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渤海国的概况
渤海国公元698年建立,926年灭亡,共存在228年,大体相当于唐武则天时期到五代初期。其主体民族是满族的先世靺鞨族。疆域包括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俄罗斯沿海州和朝鲜半岛北部,核心区域是牡丹江流域和图们江流域,首都绝大多数时间设于我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政治上附属于唐,是唐中央政权管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其它方面也处处以唐为师,经济文化发达,号称“海东盛国”。古代黑龙江历史的发展有两个高潮,第一个就是渤海(另一个是金初)。
二、渤海国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1. 维护国家权益。渤海国疆域跨中、朝、俄三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故渤海国历史的研究受到中、朝、韩、俄、日五方的共同关注。各方立场不同,对渤海史的认识也就有很大不同。如上所述,我国学界(部分朝鲜族学者除外)认为渤海的主体民族是满族的先世粟末靺鞨族,渤海国的历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朝鲜、韩国学界认为渤海是高句丽的继承国,北方的渤海与南方的新罗构成朝鲜历史上的“南北国时代”,渤海国的历史是朝鲜历史的一部分,渤海的领土是朝鲜领土的一部分,并进而宣称一旦有机会要“收复失地”; 俄罗斯学者也认为渤海的主体民族是粟末靺鞨族,但认为渤海国是独立国家,不是唐的属国。其目的是割裂渤海与唐的联系,为俄国占领远东寻找理论依据;日本学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认为渤海是日本的朝贡国,为其侵占东北找理由。二战以后,日本的观点多样化了。现在,这些争议基本还局限于学术界,可一旦形势发生于我不利的变化,上升到政治层面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先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2. 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物质财富,渤海国给我们留下了上京城、五排山城、牡丹江边墙、三灵坟、石灯幢等一大批遗址、遗迹、遗物;作为精神财富,渤海国给我们留下了积极学习先进、勇于进取等诸多有益的理念。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渤海国史的研究不但可以发掘出更多的相关资源,还可以增加已有资源的文化内涵,促进开发和利用。
三、我院渤海史研究的由来与现状
1981年9月23日,省委书记杨易辰在新华社《内部参考》第66期“黑龙江省历史工作者希望加强对渤海国史的研究”一文上批示,“请剑白同志与有关方面研究怎样加强渤海国史的研究。另外,还有满、金历史的研究也要有所安排才好。”渤海国史的研究从此受到省委的重视。为此历史所将其列为重点学科。魏国忠、郭素美筚路蓝缕,刻苦研究多年,成了本学科的领军人。后来,又有本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梁玉多加入,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年龄搭配合理的精干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1983年,魏国忠与朱国忱的专著《渤海史稿》出版,成为当时国内外关于渤海国史研究的最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之一。1996年,魏国忠的《渤海国史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7年,渤海国史学科被我院列为“九五”期间的重点发展学科。
渤海史的研究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涉及到历史、考古、新闻出版、旅游、文化等诸多方面,但以往的研究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为了整合全省渤海史研究的力量,1998年12月,省委宣传部责成省社会科学院、省文化厅、省文物考古所、省博物馆、牡丹江师院、牡丹江文管站等有关单位成立了黑龙江省渤海学研究中心。由于我院了渤海史研究取得的成绩得到各单位的广泛认可,中心挂靠在我院历史研究所。2003年9月,省人事厅批准渤海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郭素美研究员。
这期间,虽然由于魏国忠、李东源两位老专家退休,使得研究力量有所削弱,但所里及时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一是返聘了魏国忠;二是将梁玉多派到朝鲜金亨稷师范大学和金日成综合大学进修两年,学习了朝鲜语;三是引进了年青研究人员。这些措施稳定了研究队伍,提高了研究能力。研究人员数量虽然不多,但很精干,有能力承担大型项目。2007年,郭素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渤海靺鞨民族源流研究》,梁玉多承担了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项目《从渤海的遗址遗迹看渤海的社会经济》。2012至2015年,梁玉多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勿吉靺鞨民族史论》和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勿吉靺鞨考》。
现在,渤海国史学科带头人为梁玉多研究员,后备带头人胡悟挺博士,第三梯队张芳博士。梁玉多正在进行黑龙江通史工程项目《黑龙江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研究工作。胡悟挺正在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的疾病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