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离不开自主创新 作者:杨虎涛 人民日报 来源: 更新时间:2010-09-29
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在挪威发展经济学家埃里克·S·赖纳特看来,它应该是一种三者并存的模式:实际工资水平上升、政府税基扩大和税收增加、企业的高投资率。这三者的并存与互动构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更高的实际工资带来更高的需求、更大的市场规模,从而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投资和更高的利润,同时人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出“节约劳动”型的技术创新;税基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使政府更有能力投资于公共事业,使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得到改善,而这又会促进企业投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保障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

  如此美妙的经济循环,启动点在哪里?赖纳特的答案是:选择正确的产业。产业结构如同一张网,各类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这张网上,存在着最能引发联动效应的“结点”,而赖纳特所说的“正确的产业”就是这种“结点”。更具体地说,这种“结点”就是那些具有技术外溢性、能带来报酬递增的产业活动。一旦选择了这样的产业活动,那么,由此引发的技术外溢就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提高,从而带来全面的生产率提高。这又将以更高的实际工资惠及国民,从而形成更高的需求、更高的储蓄以及更持久和更广泛的税基。换言之,要实现富国富民,就要大力培育具有高技术外溢性的行业,并使之与其他行业产生互动效应,从而提升整体经济质量。

  如何判断是否选对了“结点”呢?赖纳特认为,在实际工资水平上升、政府税基扩大和税收增加、企业高投资率中,只需观察实际工资水平这个指标就可以了。因为在这三者的循环中,如果特定生产活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只是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不是更高的实际工资,良性循环就会由于缺乏更高的需求或者说更大的市场规模而无法形成。

  产业活动的技术溢出效应有高有低,这体现在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上。从这种溢出效应来看,经济活动可分为高地经济与低地经济。前者能使更多的部门产生联动效应,是居于高地的“溢出者”;后者则很难对其他部门产生溢出,是处于低地的“被溢出者”。真正能带来经济良性循环的产业活动是高地经济。如果一国具有较多的高地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就会惠及更多的部门和产业。而由于所有这些部门的劳动力都共享一个劳动力市场,这种联动效应所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会使更多的国民得到好处——实际工资上升,进而形成更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因此,就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做什么”比“怎么做”更为重要。例如,海地是世界上棒球生产最有效率的国家,人均小时工资只有30美分;美国的新贝德福德是世界上高尔夫球生产最有效率的地区,人均小时工资达到14美元。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无须任何创新、只需手工缝制,后者却需要大量的材料工业和研发机构支持;前者是无技术溢出效应的“技术死胡同”行业,后者是能持续产生技术外溢的行业。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国际分工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富国拥有最具有技术外溢性的高地经济,其经济活动总是与知识、创新、报酬递增等联系在一起,因而能够持续地创造财富;而穷国所从事的则是“被富国技术溢出”的低地经济,如原材料生产、粗加工或产品包装等,这种技术外溢很少的经济活动无法使本国进入良性经济循环。如果一国不愿长期停留在这种低地经济的国际分工位置上,就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自己的高地经济。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