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伟俊文章 作者:董伟俊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9-08-14

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引龙江绿色发展

董伟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蕴含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引领中国走向伟大复兴之路的理论之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最根本的是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我省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改善人民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生态价值潜力巨大,具有良好基础,推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龙江加快实现绿色振兴。

       发展绿色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施农业强省战略,立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努力提升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结合“两区”划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种养基地。发挥绿色农业发展产学研联盟作用,开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农机化、信息化、精深加工技术科技攻关,推行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新兴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用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改良,引领和推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区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落实工业强省规划,以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五头五尾”为抓手,以传统工业绿色改造升级和新兴制造业培育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围绕食品、石化、装备、能源等传统行业,通过绿色化升级改造,促进“头”“尾”高效融合和全产业链绿色集成发展;围绕绿色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进“食尾”“工尾”下游产业链建设,以“绿”提质,以“绿”增效;推动石化、能源产业技术改良,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要集中开展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提升绿色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实施绿色工业企业建设示范工程,开展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推动绿色建设。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新材料产业,鼓励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要加快发展绿色能源,有序建设风电,稳步推进光伏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提高省内天然气供给和应用能力,鼓励清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跨省区能源交易和大用户直供,建设就近消纳试点示范项目。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倡导绿色经营、绿色服务、绿色消费理念,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绿色供给和消费水平。

      四是发展绿色特色经济。要大力发展碳汇经济,建设全国碳汇经济大省,进一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完善林业碳汇金融激励政策,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向碳汇产业融资。要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加大冰雪竞技体育、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技能培训及冰雪文化、冰雪场馆设计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力度,创新全民冰雪运动游乐营销模式,打造冰雪经济强省。

      打造绿色发展空间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促进区域发展特色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

      二是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以系统工程思维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和修复。突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实现城市PM2.5监测与控制全覆盖。

      三是构建新型城乡体系。合理确定城市规模,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广泛开展绿色村镇、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以更大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集聚绿色发展要素

      一是加强绿色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绿色(碳汇)金融产品设计和配套服务创新。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大农业保险、林业保险支持生态建设力度。支持开展森林碳汇、排污权、水权交易。

      二是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建立符合绿色发展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快农村面源污染的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废弃物处理、细微粉尘控制、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环保技术攻关,组织开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围绕绿色发展的重点行业、重要产业和骨干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央地对接融合,促进我省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绿色转型。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资源高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区。突出主导产业,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标准,强化“补链招商”和“绿色招商”,培育多行业复合共生的产业集群。同时,要扩大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加强对俄、东北亚等国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开放合作,推进绿色贸易便利化。

       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主体结构合理、产权边界清晰、产权权能健全、产权流转顺畅、利益格局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统一确权登记系统。深化产权、定价方式和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改革,建立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监测与评估体系。

      二是探索制定符合省情的绿色GDP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充分调动抓发展、保生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营造绿色发展法治环境。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防治、资源有偿使用、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地方立法,有序推进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改废”。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治的监督治理体系。

      此外,还应厚植绿色文化。大力倡导和努力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意识,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摘自《黑龙江日报》2019年8月14日理论版块。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