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士昌文章 作者:周士昌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19-12-24

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指引

周士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部署,鲜明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从制度视角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的把方向、管全局、立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宣言书”。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履行好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

      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强化思想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纵观人类社会思想史上,没有哪一种理论、哪一种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始终焕发着真理的光芒,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助力。作为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有着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和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必须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下大力气刻苦钻研。当前,要针对学习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把握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质量高水平理论成果不多等问题,下真功下深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真谛、融会贯通,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增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导向,强化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要的是要从思想上搞清楚为谁著书、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思想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导向,在研究工作中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认真总结人民的实践创造经验,密切关注人民的现实需求,及时解答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从而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党和人民著书立说、建言立论、修品立德,在为民族立魂、为人民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三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引领性。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其发展水平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人类文明每一次大发展,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飞跃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先导和知识素养。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提升,能够成为激励思想创新、凝聚人心、塑造理念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与时代同步伐,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思想,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任务,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历史使命,着力出精品、育人才,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努力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真正把学问做到人民的心坎上,写进群众的思想中,倾力打磨思想理论精品,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切实有效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思想再解放的引领作用,汇聚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摘自《黑龙江日报》2019年12月24理论版块。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