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宣传部徐雪文章 作者:徐雪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20-12-14

县域经济要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徐雪


      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单元,是强省富民的基石、是工业资源的基地、是拉动消费的“超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全省上下应紧紧围绕“强县、兴省、富民”目标,抓产业、建园区、上项目、增税源,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8.2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市)达27个。今年上半年,我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我省县域经济主要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全面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县域经济要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立足项目优势

      走转型升级之路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契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经济项目,进行大力培育和集中扶持,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一是持续做好百千万工程、百大项目中县域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跟踪服务,做好省级重点大项目的储备。二是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扶强扶壮百亿级龙头,重点跟踪服务十亿级骨干企业,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园区,以及旅游景区等各类园区建设,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开展定向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产业链招商,打造新经济增长点。要务实推进县域经济创新,积极顺应双创、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改革思维和举措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构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存、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互通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引导推动县域经济走上快升级大发展之路。

      发挥产业优势

      走特色发展之路

      按照企业集聚、项目集中、产业集群、用地集约原则,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壮大立县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各县(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园区建设投入,不断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并围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食品、山林产品、特色矿产加工和对俄进出口加工等领域,做大做强已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园区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肇东绿色食品加工、安达高新化工、绥芬河对俄贸易、依安陶瓷、萝北石墨等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园区。

      全省各县(市)立足自身,找准方向,科学定位,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发挥口岸带动作用、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地企合作共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因地制宜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提升特色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围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引导县(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园区运营模式,提升县域对高级要素和高端产业的承载力,打造一批县域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县域经济产业开放创新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布局高新区、农业科技园、新经济产业园、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吸引龙江籍在外企业家、技术骨干、高管、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重塑县域人力资源优势。

      凭借农业优势

      走绿色发展之路

      粮食安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作为全国粮食产能第一大省,我们责任重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通堵点断点,贯通产业链循环,保障供应链通畅,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有效供给。发挥内需市场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深入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在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尤其是重点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挥县域“粮头”“农头”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山特产品、畜产品、乳制品加工等特色经济,不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构建县域绿色产业集群。

      推动各县(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深化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品牌塑造,培育特色农业新优势。坚持“三链同构”提升产业能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产品竞争力。

      利用自然优势

      走融合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发展要发挥“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自然优势,将其打造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黑龙江、松花江、大小兴安岭自然文化旅游带。推动文旅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依托文化+、农业+、工业+、教育+、养老+等,在研学知识游、农业休闲游、工业体验游、城市文化游、康养体育游、红色遗迹游、自然生态游、冬季冰雪”等领域培育一批文旅新业态。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开发一批枢纽型项目和标志性产品,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路线,提升大美龙江整体形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摘自《黑龙江日报》2020年12月12日调查研究版块。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