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国内大循环这个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对我国发展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我国客观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畅通国内大循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准确研判世界发展大势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阶段后作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并作出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方面,是经济发展规律在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体现,是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我们的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放眼国际形势,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仍处低迷状态,很多国家经济不景气、消费萎缩,国际循环堵点持续增加;一些国家经贸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的可能。反观国内市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内在变革的规律性行为。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内需拉动型经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有数年超过100%。因此,我国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因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被动突兀的权宜之计,而是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制定的长期战略。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畅通国内大循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更要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充分运用我国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自力更生地步入发达经济体的行列。我国想解决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上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遏制,就必须攻关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在国内建立高端价值链,使之与国内原有中低端价值链形成互为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技术创造更大的国内市场。
党中央提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扩大内需,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行稳致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重要战略抉择。未来,我国要有针对性的构建更有利于我国核心技术的经济体系,助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稳固根基。这既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更是我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做出的正确战略安排。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摘自《黑龙江日报》2021年1月31日理论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