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龙江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实现新突破
陈晓辉
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状态的重要标志。我省将“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实现新突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从主体文明(公民素质)、观念文明(社会风尚)和秩序文明(公共文明)这三个方面对提高龙江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了重要部署。
以身心健康素质为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社会是人的关系的总和。社会文明首先表现为每个公民主体的文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归根结底是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公民的文明素质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我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这一目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第一,多措并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要以“四史”教育为2021年工作重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要持之以恒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程。第二,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利用在线教育、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多种方式促进我省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第三,首次明确提出身心健康素质。把“提高身心健康素质”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无论对我国还是我省尚属首次。身体健康素质作为其他公民文明素质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之前虽未明确提出,但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议题。仅以“十三五”期间为例,我省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十四五”时期,我省继续推进“健康龙江”建设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仅一如既往重视提高公民身体健康素质,而且还将心理健康素质与之并列。这体现了我省对健康概念的拓展性认识,身心皆健康才是真正健康。当然,这一健康理念的转变,与经济实力的提升有密切关系。
以涵养向上精神力量为基本路径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社会风尚是在一定时期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体现人们的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社会风尚属于观念文明,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价值导向。提高我省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第一,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全省广泛宣传诚信文化,使我省公民充分认识到“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和、政无诚信不威”的道理,自觉做到不说谎、不作弊、不售假、不欺诈,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个人诚信建设,促进亲清政商关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第二,提倡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需要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导向,使简单、简朴、简约成为物质资料丰富后的重要精神追求,使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的文明进步追求。仍然需要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要将“劳动创造幸福”宣传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大众传媒中,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第三,弘扬优秀精神,汲取发展力量。精神旗帜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的巨大力量。“十四五”时期的龙江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需要弘扬优秀精神,激发3700万龙江人民的磅礴力量。为此,“十四五”规划提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不断赋予龙江优秀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尊重科学、舍生忘死、命运与共是抗疫精神的重要内容。爱国奉献、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奋斗不息是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内蕴的新的时代内涵。弘扬优秀精神,就要围绕爱国奉献的主题,促进爱国、爱党、爱龙江氛围的形成。弘扬优秀精神,就要围绕严谨求实的主题,促进严实深细成为龙江人的工作品格。弘扬优秀精神,就要围绕开拓创新的主题,促进龙江形成创新创业的新局面。弘扬优秀精神,就要抓牢奋斗不息的主题,确保龙江人民昂扬向上的奋斗心态。
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为核心内容提升公共文明素养
公共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公共文明主要包括公共场所的文明、公共资源的文明、公共服务的文明、共享平台的文明等。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一方面,互联网成为传播信息、传播理念的重要平台,促进社会信息实现高效的共享,另一方面,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行为。例如,有个别网民为博取眼球,制造、传播有关疫情虚假信息,发布网络谣言,扰乱我省社会秩序、影响疫情防控;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等等。鉴于此,“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一是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二是要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三是要加强拓展“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模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网络慈善活动。四是要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摘自《黑龙江日报》2021年3月9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