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院长董伟俊文章 作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21-08-08

深刻领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董伟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和治国理政能力,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历史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现代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将其作为主题主线,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国家发展战略,到“三步走”战略构想,到“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再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在历史进程、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中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年邓小平同志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有机融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从历史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刻、发展理念更加清晰、指标体系更加系统、推进措施更加有效,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具有彪炳史册的里程碑意义,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理论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探索史。在这个伟大历史性互动中,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因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才掌握了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性地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从实践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又是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其内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并强调通过人类实践改变世界的重要思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而确立的科学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在西方新自由主义道路深陷危机的当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道路获得新的示范效应,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获得新的确证,也有助于中国倡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多的响应和支持。实践充分证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展望未来,我们要扛起“五大安全”政治责任,立足发展基础、释放优势潜力,努力登高望远、跟上全国步伐,着力推进现代化新龙江建设。

      一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将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其他领域现代化。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加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壮大体现国家经济安全意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努力成为东北地区科技研发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人才集聚地。三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东北区域发展一体化上升国家战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哈长城市群、哈尔滨现代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补齐做强边境地区短板,加快实现兴边富民。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支持黑龙江碳汇项目跨区域交易,为实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拓宽通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型国家第一方阵。五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统筹加强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保、养老、助残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实质性进展。

       摘自《黑龙江日报》2021年8月7日理论版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