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论文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格素质的提高
日期:2010-08-28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论文名称: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格素质的提高

作者:张慧彬等

成果形式:论文

获得奖项:黑龙江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论文一等奖

发表载体:《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3期  

获奖时间:1998年

作品简介: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若干决定》,具体提出要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迅速而健康地发展。那么,社会经济体制(即一定意义上的经济形态)与人格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对我国现实的人格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人格,就是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概括地说,人格是人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组织着个体的经验并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对人格形成起决定作用或基础作用的主要是经济关系即经济形态,这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曾具体提出不同的经济形态会造就不同的人格。他认为自然经济形态下造就的是依附型人格;而商品经济形态下会出现独立型人格;到共产主义社会,则会出现“全面发展”型人格。马克思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在自然经济形态下,人只能表现为一种没有个性的依附型人格。自然经济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在思想意识方面受自然宗教观念的统治;思维方式上,则受“互渗津”的支配。原始社会条件下的各个个人之间基本上是个体(虽然不能说就是生物个体,但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别,即自然素质之间的差别,如年龄、性别等等;而谈不上社会心理素质方面的个性的差别,因而在人格形态上必然表现出依附性的特点。在奴隶制时代,所有的人——奴隶主和奴隶都仍旧依附于外在的神灵,这本身就限制着人的独立意识的发展。中国的夏商时代,迷信鬼神之风盛行,到春秋时代,虽然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开始强调人事,怀疑甚至否定神权,但迷信、依附鬼神的思想还很浓厚,即使人们想强调人事有时也要借助神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西方,就奴隶主和自由民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格独立,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一些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问题,并出现了一些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等等,甚至有人开始对个人进行思考,提出了“认识自己”的著名箴言。但另一方面,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受到宗教和迷信思想的严重束缚的,因而其独立意识还是相当有限的。至于广大的奴隶,他们除了迷信、依赖于鬼神外,更不会有什么独立人格了。

人类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情况则发生了重大变化。商品经济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产品空前丰厚,因而就使新的人格型态的生成获得了经济形态和物质基础方面的条件。马克思说:“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剩余劳动……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出物质要素。”这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和与之相对应的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一方面表现着一种剥削关系;另一方面也为独立型态人格的生成履行着伟大的历史职责。对于商品经济形态下人的社会关系的特点、人的需求和能力等等,马克思曾有过具体论述,他说:“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这就是说,在人类的第二大经济形态即商品经济形态下,人会发展出全面的社会关系;会产生多方面的需求(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会获得全面的能力,从而会形成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型人格。所谓“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是针对前此自然经济形态以人的依赖即人身依附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形态下是人对人的依赖,一部分人依赖于另一部分人,表现出强烈的依附关系。而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主要依赖于“资本”这一物质形态,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即“资本”可以神奇地使资本家变成百万富翁,可以使千百万工人为他出力;但资本却不能使资本家随便占有任何一个工人。工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却可以拥有人身自由,他是一个自由人,自由劳动者。可见,商品经济形态确实为独立型人格的生成提供了经济关系方面的条件,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便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人道、个性、自我等表现着强烈的独立人格意识和要求的口号,独立型人格终于在人类的历史上生成了。

当然,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和物质条件的具备,则会出现“全面发展”型人格,那将是最高的人格形态,是人类在人格方面的最高理想和追求,但那是相当遥远的事,故在此不论。

上述可见,社会经济形态与人格之间确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对某种型态人格的生成起着基础的和决定的作用。

马克思关于经济形态决定人格形态的思想为我们分析我国现实人格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毫无疑问,我们建立和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当然有着重要的区别。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受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内在普遍规律和优越性也将会被遵循和充分地发挥;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会克服市场经济在人格塑造方面所带来的负效应。这样,我国的人格素质从整体上来说必然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获得不断的提高。

我们知道,中国自近代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还没有形成并经历完整的现代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形态,因而中国的人格从整体上说始终还处在向现代人格转型的过程中,或处于现代人格的建构过程中。这一过程可以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开始了,但中国现代人格生成的速度是相当缓慢的,因而这方面的任务还很沉重。这主要表现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的传统人格心理积淀还没有被彻底清除,在现实生活中还顽强地发挥作用。但进入80年代以后,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格形态从整体上将会彻底实现转型,即人格素质会获得极大的进步和提高,从而彻底完成现代人格的建构任务。这应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人格方面的巨大历史功绩。

第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会促进人的发展。市场经济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它能最大限度、最广泛地唤起人们的各种需要,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和技术的价值,即能够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由于市场经济能最大限度、最广泛地唤起人们的各种需要;由于它能最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加之它自身在运作上有许多优点和特点,所以它能大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的发展,即人格素质的提高。

第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使人的交往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知道,建立在某种经济关系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的人的交往方式,对某种人格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会使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层面拓宽,交往内容不断丰富,从而就会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就为我国人格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如前所述,中国自近代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还没有形成并经历完整的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形态,因而,中国的人格从整体上说始终还没有彻底实现向现代人格的转型,这就必然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残存着旧的封建的传统观念。上述这些旧的封建观念之所以一直没有被彻底肃清,除还有其他一些复杂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形态方面的基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旧的封建传统观念将会逐渐被彻底克服,从而会使我国的人格素质获得提高。

第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从而为人们个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马克思语),就是说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必然导致“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自由的即从事各种科学、艺术、社会交往以及个人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多。自由时间的增多会为人格素质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为它可以使人从片面分工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逐渐缩小甚至最后消失。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马克思特别重视时间对人的意义和价值,他曾经有过这样的话:“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所以自由时间的增多对人格素质的丰富和提高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第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从人的需要方面为人格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前面我们在分析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曾指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最大限度地、最广泛地唤起人们的各种需要。但实际上市场经济与人的需要之间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它不但能唤起人们的各种需要,而且还能靠它所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从而为人格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之所以表现为一种依附型人格,没有独立的个性,就是由于他们的物质非常匮乏,为吃、穿、住等基本需要而奔波劳顿,因而不可能去追求更高级需要的满足,即不可能追求尊重、自我实现等等,因而也就不会表现出真实的个性,不会去追求个人特质的发展。由于中国传统人格物质匮乏,需要层次不能向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发展,所以从人格上讲就缺少提出关于个人、个性、自我等理论的心理机制,当然也就不会创造出相应的概念和范畴。金克木说:“‘人格 ’、‘人道’,中国没有相应的传统词,只好新造或用旧词改新义。”西方中世纪也是这样,当时人们也只是追求归属需要,停留在对上帝的崇拜和皈依上,这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表现得非常典型。只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否定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并提出人权、人道、个性、自我等等。这里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形态和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基础的丰富,人们将从需要方面不断向高层次发展,追求高层次的满足,这就必然会使我国的人格素质不断地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