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论文
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观点评析
日期:2010-08-28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论文名称: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观点评析

作者:王希亮

成果形式:论文

获得奖项: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论文一等奖

发表载体:《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获奖时间:2009年

作品简介: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最为典型、最为凶残的反人道罪行,为此,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了正义的审判,中国国内的南京审判也追究了部分事件制造者的责任。然而,战后以来一直坚持“大东亚战争史观”的日本右翼势力却千方百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存在,企图借此否认日本的一切战争罪行,进而为罪恶的侵略战争“正名”。

反映在学术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右翼先后掀起三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逆流,他们采取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强词夺理等种种手段,甚至编造谎言,滥用“史料”,竭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将“南京大屠杀虚构说”炒得沸沸扬扬,造成理论和史实的混乱。还有一部分学者故意混淆国际法,或者挖空心思尽可能将被日军杀害人数降低到最小限度,以抹杀日军的战争罪行,在日本被称作“少数派”。由于学术界右翼的推波助澜,2000年1月23日,右翼社会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召开“20世纪最大谎言——彻底检证南京大屠杀”的集会,把战后以来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闹剧推向高潮。

日本右翼的活跃无疑蒙蔽了部分国民,尤其是不了解战争的青少年一代,对于敦促日本社会自省反思,确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历史观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中日关系。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内学术界对日本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却知之不详,一定程度上滞碍了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或者使研究工作失去相应的针对性——正是有鉴于此,本成果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基金”的中标课题之一,回答了国内学术界亟待了解的问题。

该论文的结构如下:

一.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的简单回顾

二.“虚构派”和“肯定派”的主要观点

三.“虚构派”最近的动向

四.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载及其演变

该论文围绕上述四个内容,以大量充分的史料为依据,在评述日本学术界研究南京大屠杀概况的同时,围绕日本学术界的三次大纷争,从学术角度揭示了 “肯定派”、“虚构派”、“少数派”的主要观点,并就“虚构派”和“少数派”的研究方法、史料运用、观点论点及其学术破绽等予以揭示、评析和批判。

与此同时,该论文充分肯定了日本“南京大屠杀肯定派”学者的研究成果,高度赞赏他们顶着右翼社会的压力,坚持实事求是,不妥协地与“虚构派”、“少数派”的斗争之举,并对他们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治学态度以及学术贡献予以了较为客观的评价。而且,围绕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问题,指出日本“肯定派”学者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的异同,有助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深入。

该成果还分析了日本“否定派”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新动向以及内部分歧等。

   总之,南京大屠杀事件是记录侵华日军残忍本性和反人道罪行的重大事件之一,是研究抗日战争史、日本侵华史、中日关系史的重大课题之一,又是敦促日本社会记忆历史,永远放弃战争的长鸣警钟。该成果正式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最权威杂志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4000余字;中日网2007年3月11日也全文转载了此文。另外,《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以及《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4期都有一些文章予以了肯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