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论文
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
日期:2010-08-28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论文名称: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

作者:刘    爽

成果形式:论文

获得奖项:黑龙江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发表载体:《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

获奖时间:1996年

作品简介: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新探索,在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创造实践始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历史学研究中,创造性思维同样占有重要位置。文章对历史认识系统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文章认为,历史是人类的自我创造过程,人作为主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包括人自身。创造性是人作为主体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在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大的普泛性。但是由于各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这就决定了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手段、措施和程序也不尽相同。在历史认识系统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历史认识主体通过现有的历史材料(中介),对历史过程中史实之间的联系,进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规律等历史认识客体所进行新探索;是创造新的思维形态(历史概念、理论、方法等)来概括和反映这些联系和规律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在历史认识系统中,具有使各部分协调运转的积极功能,是把作为科学研究的历史学不断推向前进的有力的驱动机制。由于主体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历史的认识是受到自然界的限制和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与人类知识的积累与增长密切相关,因此历史认识主体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双重制约。这就决定了主体在科学的历史研究过程中,其思维在本质上是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

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所面对的中介材料总是残缺不全的,同时从信息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客观历史过程与作为信息载体的中介是不可能完全吻合的,这就使历史认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差距,由于历史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历史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历史研究者在心中创造或复印历史的过程。我们是在承认物质第一性的同时,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去阐明主体在对客体的认识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能动作用,以及当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时,作为主体的历史研究者在价值观念、思维定势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的深刻转变。

文章把历史认识系统作为一种结构形态,深入研究了在历史认识中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一般规律和内在机制:(1)历史背景知识的准备阶段:强调了教育、兴趣、记忆等因素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2)确立研究方向,搜集、考证史料,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3)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4)表述、验证、修正阶段。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

(一)历史认识主体与客体始终处于相互从属、相互对立、不断转化的矛盾系统中。历史认识的特殊性决定了创造性思维是主体认识自身发展历程的最佳的思维方式。对历史认识中的思维方式、认识程序、直觉、顿悟等问题的研究是史学理论及方法论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复杂多变的人类历史过程中,过去那种单一的、线性的、封闭的思维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就要求历史研究者把研究、考察和学习的过程纳入开放的、创造性的思维体系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独辟蹊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研究模式和更符合历史与时代要求的命题,从而改变我国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人云亦云、僵化守旧的沉闷局面。

(三)人类正在进入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转变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改组。作为当代的中国史学家,在接受了传统文化遗产时,也自然而然地承袭了传统史学中的价值取向、思维定势等积淀。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应该以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用创造性思维去重新审视、观照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对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整体反思,建构起具有新世纪特征,符合现时代需要的新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