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著
黑土魂与现代城市人
日期:2010-08-28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成果名称:黑土魂与现代城市人

作者:董鸿扬等

成果形式:专著

所获奖项:黑龙江省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专著一等奖

发表载体:西苑(北京)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获奖时间:2002年
 

作品简介:

对黑土地域文化建设与提高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研究,从根本上讲是指文化与人的素质的互动关系问题。德国的韦伯,美国的麦克里兰、英克尔斯都做过深入研究。伴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国内研究地域文化,进而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文明素质成为社会学等学科探索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从宏观上把握深入到微观层面,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将中国文化分为若干地域亚文化板块来研究。从中华文化共同特征研究深入到地域特殊性与差异性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就是中华地域亚文化板块中独具特色的地域亚文化,黑龙江地域文化则是关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之魂、城市之魂。黑龙江的学者对此又分别以黑土文化、寒地文化、黑水文化、冰雪文化的不同视角做出了多侧面的探讨,在本书中则以黑土地域文化指称黑龙江文化现象。由于地域城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黑土地域城市文化可以说是黑土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地域文化的中心和底色。地域文化特别是城市文化与城市人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黑土地域文化历史虽然久远,但黑土地域现代城市的崛起只有百年的历史。对于黑土地域文化建设与提高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研究尚属薄弱,基本上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书充分运用了实证调查资料与文献资料,以黑土地域文化与黑龙江城市居民素质为主要变量,探讨黑土地域文化与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内涵、结构、特征及互动关系、发展规律,并以海派和岭南文化作参照系,探讨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居民文明素质提高的机制。在充分收集黑龙江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背景资料,如地方史志、档案、年鉴、文学艺术、民间艺术以及已有的研究地域文化与人的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了调查问卷。采取配额抽样法,从哈尔滨、齐齐哈尔、肇东三种不同类型城市抽取500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在哈尔滨抽取50名上海、广东等南方在哈尔滨工作、务工、经商的居民进行同一问卷调查,收集南北地域文化对提高城市居民文明素质差异的研究资料,由于这部分居民具有两种地域文化边际人的特点,他们提供的资料也颇有价值。在问卷中还设计了启开被调查者心扉的开放式问句,从而获取丰富生动的资料。在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个案进入深度访谈、观察分析,调研者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使该项研究有较坚实的实证基础。

本书首先论述主文化与地域亚文化关系,分析了主文化的共性特征与地域亚文化的区位特殊性以及地域亚文化在主文化指导下的社会转型,为全书确定了理论基调,然后界定描述了黑土地域文化的特征和文明素质的含义、结构与层次。继而描述与分析了黑土地域物质文化(建筑文化、冰雪文化、消费文化)、地域规范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地域精神文化(地域精神、地域价值观念、地域心态、地域性格)黑土地域大众文化等与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互动。特别对黑土地域文化与女性这一特殊群体文明素质的互动做出了描述与解析。在此基础上对黑土地域文化所蕴涵的对于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价值取向机制、物质制约机制、制度整合机制、教育训练机制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诠释,最后,对城市居民文明素质形成的文化环境、南北地域文化对提高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异同、互补做出了概括,进一步揭示地域文化建设对居民文明素质提高的价值。

总之,本书力求围绕中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实际,通过自觉的文化启蒙,建设一个既具有科学普遍性价值,又具有地域特殊风格的黑土地域文化,进而促进黑土地域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城市人。

概括起来,该书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黑土地域文化的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该书立论的前提是文化与人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也塑造人”,所以,文化也称“人化”,人与文化在人的创造实践活动基础上统一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文化的特征也就折射出人的特征。黑土地域文化特征也折射出黑龙江人的特征。该书对黑土地域文化特征的概括颇具新意,认为黑土地域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文化气质上的雄健性;二是兼收并蓄的容纳性;三是交流互动的高频率性;四是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性;五是文化积淀的浅表性。这种概括既准确又鲜明,为认识黑龙江人、塑造黑龙江地域的现代城市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

2.对文明素质做出了富有新意的界定。认为文明素质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可以划分为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民主法律素质、社会公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家庭美德素质、心理素质与审美素质等,并把文明素质的内涵看做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这就能使人们对文明素质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从而为塑造人的文明素质提供了标准。同时对人的文明素质不仅作为一个结构来认知,还作为一个过程来解释。人类对文明素质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因而文明素质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着的动态的概念。从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到心理审美素质,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始终在不断深化;而文明素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成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

3.对黑土地域文化在主文化指导下的社会转型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提高黑土地域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必须对黑土地域文化进行优化,也就是实现黑土地域文化的转型。而要实现黑土地域文化的转型,就必须使其与市场经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同时要保持地方特色。转型必须遵行以下四个途径:继承,对地域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因素,要继承发扬;采借,要对国外的、本国其他地域文化的优秀成分大胆采纳吸收;创造性转化,要对本国地域文化中传统的东西进行重新解释和创造性转化;实践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勇于创造新的东西。黑土地域文化的变迁与转型对黑土地域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创新。突破了过去文化研究多定格在宏观层面的倾向,从中、微观层面即从地域文化层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了文化研究的内容。同时,由于该书采用了文化社会学的方法,所以突破了以往思辨式的论述方法,从实证调查入手,通过设计问卷、采用配额抽样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用鲜活的实证材料来论证地域文化的特点,所以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另外,还以南方文化(岭南文化、海派文化)作为黑土地域文化的参照系进行比较研究,所以使黑土地域文化的精神特征也更加鲜明。还采用了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在问卷中设计了开放式问句,获得了许多深层次资料。上述方法都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