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著
政治发展导论
日期:2010-08-28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成果名称:政治发展导论

作者:李元书

成果形式:专著

所获奖项: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专著一等奖

发表载体: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获奖时间:2004年
 

作品简介:

一、主要内容

全书分六部分,共19章。第一部分,政治发展的意义和目标。分析和阐述了政治发展的含义、特征和目标,以及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政治发展的起点、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及起点和目标之间所要经历的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分目标的分析,阐述了政治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第二部分,政治发展的起点和战略选择。分析和阐述了政治发展的起点的社会基础——各种类型的传统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阐述了民族国家的含义、特点和民族国家建立的途径,通过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所面临的问题、目标体系和政府模式的分析,阐述了目标体系发展的先后次序和相互关系的理论,以及制定和选择社会政治发展战略的方法。第三部分,政治发展的特殊阶段——政治现代化。比较分析了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联系和区别,重点阐述了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分目标:政治结构分化、政治运行的法治化、政府的高效能、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稳定;并分析和阐述了这些目标在政治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部分,未来社会的政治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和方法考察了未来社会政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环境,分析了在未来社会仍然发挥作用的阶级、民族、政党、宗教和国家等基本要素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着重阐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预测的人类自由人联合体的关系、发展过程和前景。第五部分,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阐述了政治发展的动力场和机制,着重分析了科技革命、社会结构的变迁、文化变迁、人的现代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探索了科技革命、生产力革命与政治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和一般规律。第六部分,政治发展的途径和推动力量。阐述了狭义和广义的政治发展的不同途径,主要以政党为核心,阐述了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推动力量。

 

二、该著作的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政治观为指导,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2)注重理性思维、理性分析,站在世界政治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高度,探索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问题、一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发展趋势,理论性强。(3)在理论体系的结构上,采取了历时性的纵向结构和共时性的横向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在纵向结构方面,根据政治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设计了理论上的结构体系,即政治国家的产生、传统社会的政治、民族国家的建立、政治发展的特殊阶段——政治现代化、未来社会的政治与政治发展的时间序列体系;在横向结构方面,则根据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政治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基本途径设计了空间序列体系,两种结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4)突破了传统的就政治研究政治的窠臼,把政治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背景下,多维度、多视角地考察了政治发展的前提、历史、社会环境、动力场,阐述了政治发展与科技革命、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形象地、具体地理解政治发展的条件、环境、必然性、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5)在方法论上采取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和具体考察相结合、历史回顾与现实考察相结合、理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具体分析相结合、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等方法。

 

三、该书在理论上的建树和贡献

«政治发展导论»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从一般意义上研究政治发展的理论性著作,建构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提出并探讨了政治发展的一般概念和一般理论。具体的建树和贡献有:(1)阐述了与西方学者不同的政治发展的含义,认为政治发展应作如下表述:“通过扬弃代价,以寻找不断发挥人的政治潜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方式的过程,以及这些体制和生活方式生长的过程。”该定义得到国内学术界许多学者的认同。(2)比较分析了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3)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政治发展起点的观点。广义的政治发展起点即国家的产生,狭义的政治发展起点即民族国家的建立。从民族国家的建立到马克思预测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最高目标的实现要经历七个历史发展阶段,探索了政治发展的过程和规律。(4)认为,民族国家建立以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即社会政治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政府体制。一个刚刚建立的民族国家对于社会政治发展的目标体系应有先后次序的选择,应首先选择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和政府能力作为第一批发展目标,其次是社会公平分配,再其次是政治参与。对政府体制的选择依次是集权主义的政治体制、集权技治主义的政治体制、集权与民主相结合的政治体制、民众主义的政治体制。(5)认为,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发展的特殊阶段,它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即政治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专门化、政治运行的法治化、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和广泛化、政府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能、政治稳定、防止政治权力超强机制的建立、有效的反腐败机制的建立和运用、科层化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本著着重阐述了前七个内容和目标以及它们在政治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析了未来信息社会政治的基本要素:阶级、民族、政党、宗教、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认为阶级对立的状况将减弱,民族同化的趋势将加快,政党向小型化发展,宗教因素淡化,国家的政治职能将弱化。并阐述了未来社会与马克思所预测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联系。(7)认为,推动政治发展的变化的最终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变革、是生产力的革命。从科学技术革命到政治发展(质的飞跃)要经过中间环节(中介)。从科学技术革命到政治发展(质的飞跃)的一般过程是科学技术革命→产业结构变革→新的阶级阶层产生→新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发生政治革命或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新的政治制度(包括新的政体)的建立与完善。(8)阐述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问题和一般理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建构了政治发展理论的新的体系(详见本著特点)。

 

四、«政治发展导论»的社会影响

 

    该著出版以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景鹏认为«政治发展导论»是“一本有价值的著作”,“是研究政治发展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研究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及其他媒体全文转载、论点摘编、全文复印的有十余篇。

该书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理论专业列为博士生考试教材和培养方案必读书目,被武汉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列为博士生考试教材,被苏州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列为博士生初试和复试书目,被台湾东华大学民族发展研究所列为该所博士、硕士必读书目,被甘肃农业大学列为“助你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参考书目。被湖州师范学院列为政治学原理的精品课程书目。该书出版后的引用情况是:有129篇期刊论文引用、77篇博士论文引用、163篇硕士论文引用(仅限于网上能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