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回忆/纪念/感言
矢志不移的人生价值——记科学社会主义专家金增林
日期:2010-08-26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一)矢志不移
    金增林(1937年8月生,男,吉林海龙人,研究员,省社科院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原所长)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学研究生班。他所学专业定格了他人生的轨迹,从此就在这个领域持续学习,不断开拓探索,始终不渝,努力实现自己怕人生价值。
    在他毕业分配到高校从事政治理论教育18年后(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共党史教学),于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先后在政治 学研究所、院综合理论研究室(后改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1985年评为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到1998年退休(延聘一年)前,20年时间共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茂、中国社科院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和完成省级课题4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并完成院级课题5项。先后出版专著、编著(独立撰写和任副主编以上)3部,与他人合著出版7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大型调研报告4篇。在这些科研成果中,有30多篇获省部级、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省级学会及院级奖励在。发表的科研成果总文字量达到300多万字。
    上述诸多科研成果,使我们看到金增林同志确实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矢志不移的人。首先,是对马列主义创始人原创科研社会主义理论和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研究。早在高校教学的后期,就开始了大量有学术准备工作。他系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认真系统地学习《列宁全集》的全部篇章,其中包括当时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翻译出版的《列宁文稿》的全科文章、文稿,并站在新的高度重新系统地研究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思想史和中共党史。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撰写了20余篇列宁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苏维埃国家机构改革等学术论文及相关的学术著作。如《共产主义在实践中——马•恩•列关于共产主义的部分论述》(1982年《社会科学动态》发表,《解放军报》转载)、《列宁改革国家机构的理论实践及启示》(1983年院刊发表,《教学参考》转载)、《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党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5万字,合作,中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3年4期)、《马列主义创始人的建党理论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论苏维政权创建初期的国际大气候和列宁的对策》(1.3万字,《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3期)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金同志又参原有研究基础上进行延伸研究,撰写了一系列苏联党政领导制度变迁的论文,如《两种根本对立的政常——浅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建常理论上的根本对立》、《关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苏联的演变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延伸研究,金增林研究员是省内,有些领域甚至在国内起步较早、成果比较多,并具有一定学者之一。因而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我国研究苏联问题的著名专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中国苏联东欧学会会长刘克明教授,在1983年召开的全国苏联政治制度学术研讨会上指出“金增林同志对列宁的党政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做得扎实,有一定深度,在国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一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金增林研究是省内较早开展邓小平理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撰写发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地位•体系•特点》(1.2万字,《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确立科学的实践观,自觉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黑龙江日报》1993年11月8日)、《毛泽东的先导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合作,《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6期,获该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院优秀科研成果特别奖、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社会科学界》详细摘发,又收入《继承与开拓》一书,由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等20余篇论文。同时,金增林研究员还是在省内、甚至国内较早系统研究邓小平理论社会发展思想,并取得较突出科研成果的学者之一,这其中的主要代表性论著是由他主编的《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研究》(24万字,大连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论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1.2万字《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3期)等论文。他与其课题组成员把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学理论研究融为一体,论述了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论述了“发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概念”,“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不仅属于经济发展范畴,也属于社会发展范畴,是广泛意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和论述了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框架体系,即由经济发展论、政治发展论、教育发展论、科技发展论、精神文明建设论、人口素质论、社会发展战略论和社会发展总趋势等八大发展理论所构成;论述了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即社会主义方向性、民族性、整体性和时代性。总之,《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研究》是全国最早问世的此类著作,可以说是填补了一项空白。二是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研究。这是省委省政府1996年交办的大型调研课题。市场经济形成中黑龙江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研究,由范洪才和金增林任课题组长。该调研报告得到当时省委主要领导、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发表在省委工作刊物1996年的《黑龙江通讯》和《省委中心组学习参阅材料》第23期上级《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题目瞩 为《市场的黑龙江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第三,金林研究员还是我省较早开始马克思主久人权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人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基本理论之一。他在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人权理论后,撰写了《浅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1.2万字,第一作者《龙江社会科学》19914上第6期)、《关于人权意识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建议》(6千字省委政研室主办的《咨询动态》1992年第13期,第一作者)、《国际人权斗争与公民的人权意识》(系1994年国家人权理论研讨会论文,7千字,后发表在《科学社会主义》1995年第2)《发展权:21世纪的基本人权----兼论人权的时代性》(发表于中国人权研究会主编的《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国人权》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等多篇论文。基于其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成果,经省委有关部门推荐,被中国人权研究会聘任为研究会理事,历任两届。
    在教育方面,金增林同志自1986年起担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和主讲教师,到目前总计22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5人,讲授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精典著作与党的重要文献研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政治学原理专题讲座》、《社会主义政治学专题》、《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专题》、《当代国际政治》等入门课程。金教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言传身教,被研究生门称之为良师益友。
    鉴于金增林研究员的学术地位,退休前是省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在本院长期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院研究生领导小组成员。在省内长期担任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理事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省体研究会理事、省宪法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研究会理事、省社会学会理事、曾担任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成果和专家组成员、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马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组成员、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组成员等社会职务。总之,他所有的学术活动,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都归结到他的人生轨迹中,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探索是诠释其人生价值的重要密码。
     (二)与时俱进,聚集人生价值,成果问鼎学界
    人的价值观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改革开放巨变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金增林同志在1996年第一次完成省重点课题关于“市场经济形成中黑龙江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又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把狭义的“三观”研究扩展扩展为广义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建设》。全文1.2万字。该文以系统的社会调查为基础,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论述了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观的现状,提出和论证了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几点理论性思考意见。文章认为,“价值观处于意识和行为的交汇点,直接体现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精神文明中占特殊地位”;“价值观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深层次性的特点”。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重视价值观建设,不断探索其建设规律,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来源于社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真知灼见是经得起推敲的检验的。金增林撰写的《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建设》经过省评审组和中央评审组在省内高校及相关理论研究部门几轮评审,入选了1996年12月由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与会100名论文入选者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刘华清以及政治局委员李岚清、李铁映、丁关根同志的接见。该研讨会隆重面盛况空前,是每一入选者的骄傲和殊荣。同时我们也看到,金增林同志的该篇论文系入选百篇唯一系统论述价值观建设的文章,足见金增林研究员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已居国内占有一席之地。1997年,他所撰写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中的价值观建设》登载于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合编的《跨世纪:发展战略•精神文明》一书的首篇(黑龙江人民出版1997年版)。1998年,金增林同志虽已退休,但仍与其课题组撰写了《新世纪“三观”建设及其文化思考》一文,在当年八月召开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的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在该文基础又撰写了《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一文,经省、中央评审组选拔,再次唯一胜出,再次进京参加全国纪念常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时任中宣部长刘云山指出,这次研讨会“不是一般的学术研讨会,而是理论界一次团结的盛会,是一次政治性很强的会议”,“开好这次理论研讨会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整个纪念活动的全局”,“开好这次理论研讨会,对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次理论研讨会论文征集涉及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都是突出的。据《人民日报》报导,全国有7000多人撰写了论文,经各省评选,向中央推荐了238篇,又经该研讨会专家评审组评审和投票,最后确定146篇入选论文;后又经专家评审组优中择优,确定30篇为大会优秀论文,金增林等三人撰写的该文列其一。该文共分四部分。论述了重视以“三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不渝的要求。2、阐明改革开放中的“三观”变革及其基本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主导的多样性、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价值体系仍然是多数人行为的定位器和总开关、世俗性日益显现、“三观”发展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三观”发展的融合性。3、指出新世纪“三观”建设的环境和目标构想。4、提出加强新世纪“三观”发对策思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新世纪“三观”建设的指导思想;努力建构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积极致力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民全面发展;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对传统思想道德的继承、扬弃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外来思想道德文化的吸收、借鉴和抵制、批判的关系。该文入选和发表,引起很大反响。在我省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被列为首位重点发言,并载入研讨会论文集;中共黑龙江省委和辽宁省委的学习中心组都把此文列为学习材料;山东省荷泽地委党校、行政学院的校刊也全文刊载了此文。金增林研究员两次赴京参加国家最高规格的学术理论研讨会,两次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两次珠荣集一身,这在我省社会科学界是少见的。这标志着,他在探讨和研究“三观”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学术地位。
    2001年,金增林同志又主持并完成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与黑龙江人的“三观”调查研究》课题。六年连续三次在同一领域深入社会调研,其所获得的动态数据和相关资源,对进一步探讨“三观”建设提供了充分可靠的依据。该调研报告1.1万字,全文通过连续三次调研的相关数据纵向比较分析,总述了我省社会的深刻转型,使黑龙江人的“三观”继续发生的深刻变革;同时对黑龙江人的“三观”同其他省“三观”在改革开放意识、择业观等方面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在分析后的结论指出,“三观”在我省变化发展是渐进的,变化是缓慢的,主流是健康的,是朝着适应时代要求和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方向发展改变的;最后提出新世纪“三观”建设的目标设想和对策建议。本课题的专家鉴定组对这一研究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连续三年对我省的“三观”进行系统调研,在我省具有开创性,在国内也属少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在连续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比较系统、翔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纵向横向比较研究,比较客观和准确地概括和评价我省‘三观’的现状。对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我省‘三观’建设规划有重要意义”。
    (三)脚踏实地,笑看人生征程,实践老有所为
    金增林同志退休了,但他矢志不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研工作,仍按社会需要的节奏扎扎实实地忙碌着。到目前,十年来,他与人合著,执笔写了《党的先进性教育及其成效检验研究》、《发展权:21世纪的基本人权----兼论人权的时代性》等部分。发表论文20余篇,内容主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如《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发表在《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期;《论科学发展观》万字,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人权的基本含义和美国的人权外交》(发表在《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21世纪----邓小平的预想和期望》(《思与行》2001年第2期),等等。由于退休后相继担任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会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又科研工作进一步扩大到老年社会学领域,先后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省及院老科协课题等4项,合作完成相关调研报告,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作用对策研究》的主报告和五个典型案例分析共4万余字;《发挥老科协工作者优势,推动社区科普工作》1.2万字等。发表科研成果近30万字。
    在上述成果中,金增林研究员的《论科学发展观》是其撰写论文中,文字较多,比较全面地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成果之一。该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渊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即继承性、科学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指导性。文章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系统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准确地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中国共产常的第一、二、三代领导核心的有关科学发展论述同科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依据)论证了科学发展确确实实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此文的难得之处还在于,作者在论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问题时,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原则与我们过去长期批判的资产阶级的“人本哲学”和人本主义的原则区别。阐述了西方的“人本哲学”和人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它在早期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虚伪性。指出,在“批判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倾向时,不能全盘否定它的历史进步性,但必须划清资产阶级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的界限,确认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树立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哲学观和历史观”。因此,作者相信“以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和时代性为主要特点的科学发展观,必将与时俱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
    金增林同志矢志不移,科研成果显著,200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授予他终身荣誉研究员称号。